央广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公布,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5%,据测算,这是有CPI数据以来,同比涨幅第四次进入负增长区间。前三次分别是1998年4月、2001年11月和2009年2月。哪些原因带来CPI的负增长?经济增长是否面临通缩风险?
  和去年同期相比,CPI下降0.5%,这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2%转为下降2.0%,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环比来看,CPI下降0.6%。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4%。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食品中,随着生猪生产不断恢复,猪肉价格继续下降6.5%,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鲜菜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5.7%和1.6%。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非食品中,旅游淡季出行减少,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5.6%、4.4%和3.4%;冬装新品上市,服装价格上涨0.4%。”
  在11月CPI同比0.5%的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这是CPI时隔11年再现“负增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分析,CPI的回落主要还是稳定物价,保障基本民生各项举措共同发挥作用的重要成果。
  姚景源说:“原来上涨的比较多的,比如猪肉、蔬菜、鸡蛋、禽类价格都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回落,近一两年价格上涨主要是这类价格的上涨,我们加大了供给,现在物价之所以回落,主要是肉价回落,菜价回落,鸡蛋回落、禽类回落。”
  虽然CPI增长出现负值,但从长期物价增长来看,并不意味着出现通缩风险。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分析,1—11月,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7%,累计数据仍然是正值,另一方面,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这些充分说明11月CPI的回落只是一种结构性回落,整体而言,物价仍在健康增长的通道中。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今年CPI涨幅要控制在3.5%左右,从目前数据推算,今年全年CPI完成预期目标已无悬念。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判断,短期内,CPI还将继续下行,但随着基数因素褪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后,CPI将逐步转正,明年会呈现先低后高的状态。
  连平表示:“随着猪肉的供给能力越来越强,供求关系越来越平衡,猪肉价格还会进一步的回落,拉动CPI继续趋向于回落,但是在供求关系达到基本平衡之后,到了明年,一季度有可能会出现CPI慢慢持稳并回升的一个态势。”
  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环比上涨0.5%,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0%。PPI继续回落,又释放出哪些经济增长的信号?货币政策未来又将如何变化?
  和去年同期相比,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从环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1月份,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4个,上涨面达六成。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认为,11月PPI数据结合工业部门的开工率和逐步改善的企业盈利状况指标,综合来看,产业链上下游的这种供需循环、产销循环在逐步改善。
  郭丽岩说:“未来,受上游经济的一些经济效益指标继续改善,还有原材料价格稳步回调回升的这样一个影响,预计可能PPI降幅会进一步的收窄。”
  正是由于CPI、PPI数据基本符合预期,经济处于良性增长的状态,因此,专家普遍判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目前已经基本处于相对稳健的状况。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说:“财政政策今年的整体目标已经达成,赤字的规模不会像原来预期这么大,可能会超过3%。因此,财政政策可能会保持一个比较常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态势,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就是稳健的基调,适度做一些灵活调整,可能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