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周益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日发布关于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预约汽车服务数据安全指南》征求意见稿,征集期至2021年1月8日。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认为,网络预约汽车服务运营者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与用户个人信息相关的数据较多,保护任务重。

  这一标准基于网约车数据和行业的特点,制定数据收集、告知同意、数据存储、数据使用和共享等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条款,可以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日常交通出行中,选乘网约车已经非常普遍,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围绕哪些方面展开?网约车司乘双方又各持怎样的观点?

 

  定位起点、输入终点,发送订单,有司机师傅接单后,司乘匹配成功,双方的信息就显示在了各自的客户端中。东北的顾师傅做滴滴司机已近五年,与乘客核对手机号、行程是开始行程的必要环节。他说,现在司机方看到的乘客信息非常有限。

  顾师傅:现在能看到乘客的起点,到哪儿去。(除此之外),只有电话的尾号,姓什么也没有,照片没有,客户几乎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我们一上车就问他“你尾号多少号”,再问一下“是去哪儿的不?”就好比说,是从a点到b点的,我们这点能看到a点到b点,但是如果这个单子行驶完了以后,a点都不显示了,直接显示哪个区。

  相比于司机端,用户能够掌握到的司机信息更为全面,记者在客户端打开了一个10月初的订单,接单师傅的姓氏、照片、车牌号、车型等仍可全面展示。

  滴滴客服:打开订单,出行服务,里面是包含所有的订单。

  记者:某一个订单的详细信息?

  滴滴客服:可以看的,(或者)订单页面往前翻、下一页都可以查到的,里面会有信息的。

  记者:这个页面展示的信息,(包括)车牌号,师傅的姓名还有车型?

  滴滴客服:这些都有。

  司机顾师傅觉得有时候自己的信息被过度展示了。

  顾师傅:我的车牌号、头像都有,(感觉)过度采集……你坐车的时候,你牌照可能都有,这个单子一结束,你把牌照、姓什么,你也可以隐藏一下,你要是想找这个人,可以通过平台。

  不过,从乘客的角度来说,也仍有一些信息采集与泄漏的担心。

  浙江的韩女士:我们的信息每天都在暴露之中,我们的这种信息安全、各个方面有很多的隐患在里面,个人信息展现的时候,有时候会担心会不会这个时候自己的信息被泄漏了,还有就是自己个人身份的安全,比如绑定银行卡什么的。

  对于网约车公司来说,应该采集司乘人员的哪些信息?公开哪些?信息留存多长时间?保存在哪里?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标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从2018年9月及11月,滴滴在网约车业务中分别试运行了全程录音及录像功能。尽管滴滴方面表示,这一切都是在加密保存数据、保障司乘隐私的前提下进行的,但仍然引发了人们对隐私被过度采集的担忧。

  司机顾师傅:它就像行驶记录仪似的,属于联网的一个行驶记录仪,交了699块钱,装上以后里边可能有个卡在我们风挡上贴着,能照到(车)里边,(也)能照到(车)外边,然后他是录多少个全部都上传,如果有事他会翻出来,我们手机能翻出来的就是车外的,就跟行车记录仪似的。但是滴滴照的我们车内的,他们(说)是隐私,不给我们看的,它说在行驶中照,我们不开单的时候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