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们常说交社保,就是交“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但是这两天,“第六险”这个关键词刷了屏,让“五险”变“六险”的,就是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通过大家共同缴费的方式筹集资金,为失能人员的生活照料,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费用保障,目的在于化解失能人员家庭的护理费用负担。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对象是失能人员。

  数据显示,我国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也就是说,超过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生活中无法完全自理。

  2016年,长期护理险开始试点。而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日前发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增北京石景山区、天津市、山西晋城市等14个市(区)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至此,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市(区)已扩至49个。主持完成过三次《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险二部室主任王未认为,长期护理险将极大改善这类老人的生活质量。

  “它包括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服务费用。具体是指,基本生活照料方面,比如,如果老年人卧床不起,就是帮老人更衣、洗澡等一些很基本的生活照料;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服务费用方面,比如,如果老人是使用一些医用导管的,导管也需要日常清理。此外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地区根据当地人群的需求和当地的服务供给能力,其长期护理保险可能会覆盖一些比如护理设施的使用费。”王未说。

  试点的城市(区)从2016年的35个扩大到如今的49个,是否意味着只要在试点城市,就都要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呢?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宗凡介绍称,作为一项独立险种,长期护理保险应该进行强制性缴费,参保人应履行缴费义务,但考虑到目前还处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医保等划入资金进行缴费。长期来讲,长期护理保险还是要有独立的投资。

  已经试点过的这些地方,这笔账到底是怎么算的?江苏省南通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顾忠贤算了笔细账:“南通市的保费是,人均筹资标准一年是100块钱,个人一年承担30块钱保费,医保基金补贴30块钱,财政补贴40块钱。到目前为止,人均享受的待遇大概是25000块钱,其中,第一部分是每月450块钱的照护保险津贴,这是打到个人社保卡上的;第二是我们主要提供的服务,每个月大概在1200块钱,包括洗头、洗澡等;第三部分是年度限额6400块钱的辅助器具的租赁,加起来总共大概25000块钱。”

  此外,据成都市医疗保障局官网数据,2019年,成都长期护理保险受理评估申请共36419人,评估通过27069人,全年累计支付给失能老人费用4.22亿元,每位评估通过的老人月均获得费用1299元左右。而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8854万人,享受待遇人数42.6万,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

  但顾忠贤也坦承,目前服务队伍的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老百姓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对照护服务的需求。这也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此外,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险标准也亟待出台。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院长杨根来提醒,跟其他社会保障一样,长期护理保险更多起一个兜底保障作用,要更好地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问题,需要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养老方面,不怕年老,就怕失能失智,一人失智,全家失衡,最大的难点是照顾,不单是钱的问题,所以要更多从社会层面来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保障问题。”杨根来说。

  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而长期护理保险正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制度安排,我们也期待着,这个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保险制度能够日益完善、让更多人切实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