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饶7月20日消息(记者白杰戈 范存宝)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前江西洪涝灾害地区的干部群众正在开展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记者在江西省鄱阳县的采访中认识了一位69岁的村支书,22年前的1998年洪水,她和战士一样下水抗洪。今年虽然自己负责的村没有受灾,但她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洪救灾贡献力量。
  69岁的黄海娇刚刚从遭受洪灾的村庄回到自己在姚公渡村的办公室。这些天她几乎天天这样跑。“全县哪个地方受灾最严重,我们就到哪个地方去。我们村没有受灾,我就腾出手去受灾的村庄帮忙。”她说。
  黄海娇给受灾村庄送物资,一开始是应急的矿泉水、方便面,这几天要做热饭热菜,就送米和油。买物资的钱,都是她从自己的微信群里筹来的。
  黄海娇说:“我有好几个群,一个是上饶市人大代表群(我是上饶市人大代表),第二个是我的家庭群,第三个是同学群,目前我已经在同学群筹到捐款有19000多元。我在鄱阳镇土生土长几十年,朋友多,他们对我都了解、都放心。”
黄海娇家庭群里的捐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范存宝 摄)
  虽然四处筹集资金,但黄海娇坚决只管事不管钱,请了当会计的同学和在另一个社区做书记的弟媳来负责账目。她说:“我管筹集捐款,就不能管帐。包括我的家庭群,账一定要清楚,每天都要把账目公布出来。”
  黄海娇还帮受灾的村民卖西瓜。她告诉记者:“桂湾村一个瓜农种了好多西瓜,卖不掉。他们支部书记打电话求助我,能不能帮贫困户卖西瓜。于是我们就开了几部车过去,拉了几车瓜,重几千斤。我就在沿街叫卖,希望大家都买几个瓜,支援一点灾区的贫困户。”
  黄海娇:瓜我不保证的,瓜可能有生有熟。
  记者:你不怕这么一吆喝,把不好的瓜卖给大家吗?
  黄海娇:就是二三十块钱,就算吃不了,支援贫困户也都没话讲。
  记者:您自己买了多少?
  黄海娇:我买了200斤,都是他们挑了以后剩下的不要的给我。我们村委班子每人买200斤,五个人一共一千斤,按照当时的市场价8毛钱一斤买的。
  姚公渡村委会的4名委员被分派到县城的安置点工作,黄海娇也去看望、帮忙。村委会的妇女主任刘风云说:“她做什么事都是雷厉风行,马上就去做,如果有一点迟缓,就会喊‘怎么还不去’,我们跟她做事也会有一点压力。她干劲十足,就是她的这个干劲感染了我们。我们还比她年轻,她都做到了,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黄海娇(左)和村委会干部与安置点群众交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范存宝 摄)
  黄海娇的这股干劲,让她在22年前成为1998年抗洪江西省的“先进个人”。那一年她47岁。
  她说:“1998年抗洪确实很累,跟抢险队伍的战士们一样在水里摸爬滚打的,一脸一身都是泥巴。现在抢险,年纪大了,肯定不会安排我了。但是我闲不住,我要求领导安排我,我一直表示,我身体很好,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守个几天几夜还是熬得住的。”
  黄海娇说,22年过去了,今年的抗洪抢险已经跟1998年大不相同,泥土堆成的沿河圩换成了钢筋水泥,钢筋水泥不是漫堤不会倒。
  抢险队伍也有了更好的后勤保障。黄海娇说:“现在不会饿肚子,饭不是吃方便面,基本都有荤有素。老百姓也会去买水饺、馄饨、绿豆汤、肉包、粽子等送给抢险队伍的战士们。”

黄海娇(中)慰问抗洪官兵(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但又有一些东西好像22年都没有变。黄海娇说,这些天看到抗洪抢险的战士,会想起自己当过兵的丈夫和儿子,眼前也会出现22年前护卫大堤的那些血肉之躯的形象,她拉起搭在脖子上的毛巾给战士擦汗,有时候也把它顶在头上遮太阳。这样的装束很久没有过了,但却和22年前一样。
  黄海娇说:“毛巾多好,拿水搓一下又可以用。我把它往头顶上一搭又能遮太阳……这就是1998年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