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人,毕业生人数可以说是再创历史新高。对于很多毕业后想要直接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在陌生的城市租房也就成为了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近日《2020年毕业季租赁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对不同城市毕业生的租房情况进行了调查,还原了毕业生租客的真实需求。那么目前的毕业生租房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房子会成为毕业生的首选?月收入达到多少才能实现整租自由呢?

  对于大多数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来说,除了找工作,租房也是毕业季必须直面的问题之一。今年刚刚从伦敦大学学院毕业的小田选择了在北京就业,租房子成了当下摆在她和理想之间最大的“绊脚石”。原本抱着明确的需求找房子的她,却不得不一次次在现实面前选择妥协。前不久,她刚刚用每月1600元的价格与同事合租了一套房子。小田说:“我的需求(房子)要离公司近,洗漱台和卫生间(面积)大,一开始我要求(合租)都是女生,到后来发现他这个(租房合同)都是一年一年签的,你无法预测接下来搬进来的人是什么样子,所以其实这个条件后来就废掉了。”

  数据显示,近七成毕业生可接受的月租金水平在2000元以下。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总结了2020年毕业生的共性租房需求:“由于受到租金水平的限制,近7成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合租,但是合租对象希望是熟悉的人,比如同学或朋友;调研数据显示,63%的受访者表示在毕业租房时会首选在公司地点周边租房,56.2%的受访者表示倾向于在交通站点附近租房。”

  《报告》显示,52.7%的受访者可接受的“房租收入比”在20%以下,男生比女生愿意支出更多(房租)。刚毕业选择在南京工作的小欧相对满意的房子是四人合租,残酷的现实告诉他,“月光”成为了一个被动选择。小欧表示:“我现在已经租到了一个房子,(价格每月)1000元左右,但是押一付四就特别贵。我现在毕业工资也不高,也就4000元。吃饭因为南京物价还挺高,(每月)只剩几百元,对于毕业生来说压力挺大的。”

  在不同城市中,毕业生可接受的租金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2000—3000元月租金价格区间,一线城市的占比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在不同学历的选择上,月租金2001元及以上价格范围区间,学历越高,可接受的受访者占比越高。同时,对于毕业生而言,要想在北京、深圳及上海等一线城市实现“整租自由”难度着实不小。以北京为例,想要实现整租自由,毕业生的月收入要达到2.1万元以上。

  虽然价格是摆在毕业生面前最大的限制,然而,很多毕业生也表示,在自己找房子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其他的痛点问题。黄卉说:“摆在毕业生面前的首要‘租房障碍’是虚假房源信息的问题,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由于没有租房经验,在对工作居住地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在租房过程中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欺骗。安全隐患问题是毕业生们普遍反映的第二大租房痛点。受访者中,45.8%的女生表达安全隐患问题的担忧,而男生对于安全隐患的痛点比例占35.2%。”

  选择在哪座城市开始新生活,对于每个毕业生而言都是重要抉择。《报告》发现,不同城市对待毕业生及租房的“福利”有所不同。《报告》根据各城市落户限制、年龄限制、学历限制及就业情况限制等因素,对各城市的毕业生“友好度”进行了排名,排名最高的是合肥市和郑州市。其中,部分城市还对人才进行租房和生活补贴,补贴金额为每月500—3000元不等。黄卉建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毕业生提供适当的帮助:“一是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租房补贴,通过人才租房补贴,增加城市的人才吸引度。二是加快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的信用体系,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承租人与出租人的征信制度,增加信用透明度;三是扩大纠纷处理渠道,加强租客权益保护。”

  《报告》显示,大约70%的受访者表示可接受的通勤时长在1小时范围内。仅8.8%的受访者接受2小时及以上的通勤时长。约63%的受访者表示,毕业租房时,会首选在工作地点周边租房,其次才是轨道站点附近。

  《报告》还显示,毕业青年们最常通过互联网获取房源信息,38.8%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线上房源网站及APP来获取房源信息,其次才是线下中介公司及熟人介绍。71.8%的受访者表示,毕业租房时交通便利性是他们最关注的因素,而租金紧随其后成为第二关注因素。分性别看,女性在房屋室内设施、居住室友及租金方面更敏感,而男性在租金支付方式及周边配套方面更敏感。

  安居才能乐业,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更是如此。解决毕业生落脚城市的需求,为毕业生们创造安居条件,就是为城市注入青春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