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依赖线下客源的企业和商家遭受了不小的冲击。不过,平常在茶余饭后被大家当做玩笑的“云逛街”,却真的在这段特殊时期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方式。

  一段时间以来,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包括导购、企业高管、健身教练、银行柜员,甚至市长、县长等,纷纷变身主播登上屏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道新风景。“云逛街”究竟是如何在疫情期间拉动消费的?随着时间推移,“直播经济”在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这两年,“直播带货”的市场突然变得火爆,“李佳琦”“薇娅”“苏宁茅台”相继成为关键词。各大主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种草、拔草”,随时为粉丝答疑解惑、讲解产品,让“买它!买它!”成为无数消费者无法拒绝的理由。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今年中国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将达5.24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

  疫情期间,宅经济也给“直播带货”再添一把火。阿里巴巴、京东、腾讯、苏宁陆续在“直播带货”领域“厮杀”。据阿里巴巴在2020淘宝直播盛典上提供的数据显示,淘宝直播连续3年增速超过150%以上,是近年来增速最猛的电商形式,也是全球首个爆发的新经济业态。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玄德表示,近些年直播已经成为不少门店的标配。他说:“以前大家觉得电商是一件线上的事情,但随着国家基建的发展、消费者对网络的熟知,到了今天,整个经济已经不分线上、线下。”

  近期,腾讯也在微信小程序开辟直播功能。腾讯公司微信团队陈女士向记者表示,疫情暴发后,商家经营面临极大的挑战,微信小程序直播能力加速公测,希望帮助商家打造线上经营闭环,完成快速转型,助力商家复工复产。陈女士介绍:“以3月8日‘女神节’为例,近千个品牌、两千位主播在‘女神节’累计直播时长近900小时,部分品牌的订单量增长近12倍,部分品牌交易额增长5倍,还有品牌单日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大关,实现了流量和销售额的‘双增长’。”

  此外,农特产品也在直播经济中找到新出路,一些市长、县长更是亲自出马,在互联网平台担任出镜“主播”,亲自带货。一场场直播下来,滞销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上城市餐桌。

  苏宁拼购直播负责人认为,“直播与传统电视购物不同,其参与感和体验感能够让用户产生信任和购买冲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表示,除了“所见即所得”这一特点,直播也给手工艺品等小众商品一个新的展示平台,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通过直播方式,比如先教人家做手艺,以这种方式把商品卖出去,为这些小的、有特色的供给商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李勇坚说。

  李勇坚表示,目前来看,我国的直播经济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诸如抖音、快手,主要做直播兼作电商;另一种则如淘宝、京东,做电商的同时兼作直播。传统门店、传统产业在直播领域试水,不仅仅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也是拥抱新变化的一次重要尝试。李勇坚表示,目前我国网民使用短视频、直播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流量的暴增注定了直播经济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说:“目前中国人每天上网大概4个小时,每周28个小时,每天大概有1个多小时是在看短视频、直播等,这个流量会越来越大,占用消费者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不过,火爆的直播经济也需要消费者们在出手“买买买”的时候冷静选择。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9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直播带货”中的产品质量、售后问题,主播虚假宣传问题,平台数据造假问题等引人关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众的消费体验,也损害了商户的利益,诸多“直播带货”造成的“两头坑”事件频频引发舆论争议。李勇坚说:“主要做直播的(平台),怎样保证后面的供应链以及产品的质量,包括价格是否合理公道等,这些都是平台面临的问题。主营电商兼作直播的(平台),比如打造几个爆款的‘网红’,然后带货,这种模式在未来会越来越行不通。未来一定是基于商品,通过把商品的介绍、使用等变得娱乐化,然后再把直播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