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3月3日消息(记者黎明 凌姝)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地处全国抗击疫情一线的武汉市。据统计,其附属的10家医院共投入3万多名医护人员、近9000张床位,还管理着方舱病床近6000张,成为全国投入床位和医护人员最多的高校。在这所特别的高校里,科技攻关是如何助力一线的防控救治工作呢?

  疫情暴发后,华中科技大学在教育部、科技部指导下,率先成立应急专项,发挥学校学科优势,通过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医文结合的科研工作支持一线抗击疫情工作的开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介绍:“我们第一批项目投入资金达到5000万元,围绕抗击疫情所需要的疫苗研制和药物研制,包括新冠肺炎诊断所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以及一批带有人工智能测温的技术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附属同济医院救治的危重患者超过5000名,占到湖北省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总量的近一半,是抗击疫情当之无愧的主战场。

  此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为抗击疫情所做的应急研究同样在紧张进行。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同济医学院院长陈建国表示,针对新冠肺炎的抗体检测诊断试剂、筛选出临床有效药物及病理学研究等方面,都将助力依靠科学武器战胜疫情。

  “早期诊断是用核酸诊断,后来发现有一部分是阴性结果,实际上是‘假阴性’,也就是说,它还是有感染性。后来我们附属协和医院跟上海专门做生物芯片的国家工程中心等联合研发了一款新的抗体检测剂,它可以进一步确证,一滴血只要15分钟就可以出结果。有些地方开始复工,要做普查,要做一些防止二次感染的工作,抗体的检测应该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相对来说,它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也比较低。”陈建国说。

  在有关新冠肺炎药物靶点研究方面,同济医学院课题组也快速启动了筛选工作。陈建国介绍:“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虚拟仿真筛选,发现4个可能有效的靶点,另外在人身上发现了2个靶点。因为病毒必须跟人结合,所以我们一方面抑制病毒复制的这些靶点,另一方面抑制和人结合的相关受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用相关模型也筛选了一些药物。”

  华中科技大学地处武汉,在校学生遍布全国。在前方医院全力收治病人的同时,校园防控同样成为后方战场。

  李元元表示,借助紧急开发的线上系统,只要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所在的地方,就成为了抗击疫情的战场。“比如,我们的学生6万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我们每天怎么能掌握到他们的情况呢?再比如,他们的身体状况怎么样?他们周边的人的身体状况怎么样?这样的海量信息,我们怎么及时获得以及怎么做好监控?于是我们紧急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一套数据统计和监测系统,这次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