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他们是逆行的白衣天使,他们是抗击疫情一线的战士,可他们也是普通人。面对疫情危机和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医护人员同样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帮助身处防控一线的他们进行心理减负、对抗压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制作《医护人员心理防护手册》,今天(22日)邀请到的心理防护专家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旭东。

  由于连续工作,我们看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有的因为劳累过度而晕倒,让人心疼。赵院长,在这种疲劳的状况下,除了休息,从专业的角度看,有什么方法能减轻心理压力?

  赵旭东:他们最缺的就是睡眠,最缺的是跟自己亲人、同事、朋友有效的交流。首先这个阶段,所谓的抵抗期,我们要防止大家进入耗竭,要先照顾好身体上的、情绪方面的感觉。我当年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给前线做过义诊。有一位半个月掉了15公斤体重、全身都痛的安全检查员,(我给他)做过现场的放松,(让他)专心致志地注意一个点,然后让自己进行从上到下全身肌肉的收紧、放松,配合深缓的呼吸,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集中到自己的呼吸、身体上来,减少大脑里各种感官认知系统对外界信息的注意力。

  舒缓放松的技术,具体来讲,就是深呼吸吗?这种深缓的呼吸,具体要怎么做?

  赵旭东:就是一种调心、调身、调息的方法,深、缓的呼吸,平常我们一般人每分钟15-20次呼吸,慢慢的可以把自己的呼吸调到12次左右,稍微憋一下,然后把它缓慢的呼出来,又缓慢的吸进去,这就叫调息。调心,就是调呼吸以后,自己的姿势、动作、位置这些放松以后,脑袋里边默念默想一些概念,或者一个美好的景象,一个很愉快的既往经历,一个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所,比如广阔的水面、满眼都是翠绿的荷花塘。打坐、闭目,养神5-10分钟,对恢复体力、振作精神都是很有好处的。

  现在一线医护人员还有一个担心,因为一直处在紧张的工作中,缺乏锻炼,自身免疫力和健康状况也难免会下降,在现有条件下,有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有利于缓解他们的心理担忧?

  赵旭东:如果我们有很好的机会,能够(从一线)撤下来,那么我们可以做系统的催眠,进到更深的放松状态。通过自我暗示,良性、积极舒缓的暗示,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放松,心情得到放松。医务人员在工作之余,或者是安排正式的轻缓运动的时候,跟大家一起活动筋骨,甚至是做保健操,打太极拳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它是舒缓的运动,当中体现了调身、调息、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