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记者杨森)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他们是逆行的白衣天使,他们是抗击疫情一线的战士,可他们也是普通人。面对疫情危机和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医护人员同样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帮助身处防控一线的他们进行心理减负、对抗压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制作《医护人员心理防护手册》,今天(14日)邀请到的心理防护专家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在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咨询。

  肖主任,前方的医护人员在持续高强度的工作中,节奏非常紧张,客观上可能会掩盖心理上的一些负能量,或者他们可能就选择咬咬牙,扛过去了。对于这些医护人员来说,如何及时进行自查,评估自己的心理状况呢?

  肖劲松:看你的生活节奏是不是被打乱了,再就是饮食量是不是减少了,还有工作效率、信心是不是减弱了。如果有,建议跟咨询师、心理医生,或者有心理学经验的医生谈论,非常必要。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有一些情绪压力,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为正常压力,实际上问题不是很大。他可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状态有没有超过一个度。

  如果医护人员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有什么自我调节的方法吗?

  肖劲松:哭、倾诉,或者是运动,有时候打游戏等等,都是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但是我们强调,最好的方法不是有了情绪我们去宣泄,而是尽量减少这种情绪。比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发生的事件,以接纳的态度面对出现的情绪,这样就会减少我们的心理垃圾。我们要清除一堆垃圾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我们把它铲走,宣泄就是一种铲走垃圾的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我们产生更少的垃圾。

  疫情面前,即使尽心尽力,也难免力有不逮,面对患者生命的逝去,很多医护人员在感到痛心惋惜的同时,也会陷入内疚、无奈甚至自责的情绪中,这个时候,他们该如何走出来?

  肖劲松:这个情况我们称为替代创伤,这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创伤。几乎每一个医务人员都面对过这种创伤,你抢救一个病人没有抢救过来,其实医务人员的内心也受到了创伤,非常悲伤。第一我们主张医务人员不能过劳,我们在正常劳动强度的情况下,虽然也会出现替代性创伤,但是我们会迅速从创伤中走出来。因为我们心理有一个自愈机制。但是如果过于劳累、疲惫,情绪过于压抑,自愈机制就会运转得比较低效,短期内难以从里面走出来,我们鼓励大家通过医务人员自发组成小组,就像讨论病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