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2月12日消息(记者姜文婧 于子敬)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湖南省宜章县东源村地处湘粤边境的罗霄山脉大山深处,这里沟壑纵横、山高路险,曾是宜章县最偏远的深度贫困村。几年前,当地老百姓嘴里还编着顺口溜:“垃圾靠风吹,污水靠天蒸,打工到处蹦,房屋乱搭建。”曹兴洪作为队长带着一支扶贫工作队来到东源村,他把互联网“共享”概念浇灌到山窝窝,新思路盘活了新农村。《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今天(12日)推出《曹兴洪的“共享”山村》。

  从湖南郴州宜章县城进东源村,走唯一的国道,要两次穿过广东韶关地界。

  司机:这边路不好走。

  曹兴洪:这边在修路。我们进村的时候就只有两条路,都是3.5米宽的,小车进村,开车的老师傅都要小心地开,一不小心就开到沟里去了。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曹兴洪如今是东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记者第一次跟他从县城进村,就明白了东源村的路为什么难修——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山路不断转弯,随着海拔越来越高,车辆好像开进了云雾里。

进东源村的山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于子敬 摄)

  记者:扶贫队来了之后,村里修了几条路?

  曹兴洪:十八条,特别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公路,真的是全村盼望已久的。

  修通的18条路里,有一条拉通了从湘粤边界莽山景区东大门直达东源村的11公里长的公路。路通了,但村民的思想没通,产业为零,东源村还是“无人问津”。曹兴洪说:“2018年(扶贫工作队)进村的时候,差不多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走村入户。当时村民以为我们大企业来了,能一下子(把贫困的状况)全部扭转过来了,甚至不理解,‘怎么两个月了还没动静?’实际上我们是在做规划、布局,还有一些资源的协调。”

  如何让一穷二白的东源村彻底脱贫?曹兴洪想了很久。他写下了三万多字的调研笔记,找遍了所有能联系上的企业,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心里慢慢有了雏形:借助互联网发展“共享经济”,带动特色种养和旅游产业发展,把村里闲置的土地、房屋,还有农产品都“共享”出去,把东源村打造成一个“网红村”。“我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式。”曹兴洪说。

  梦想很美丽,现实却骨感。曹兴洪一开始联系的25家企业,24家因为山高路远打了退堂鼓。庆幸的是,终于还是有一家生态旅游企业愿意来试试。2019年,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村委会和这家公司共同建设了“共享智慧农场”。

  一大早,贫困户邓月花和几个姐妹扛着锄头来到了“共享菜地”,现在她们的身份是公司聘用的“菜地管家”。

  记者:每天大概什么时候过来料理这个菜地?

  邓月花:要是有别的事忙就晚一点过来,自己不是很忙的话,就要按时上班。

  记者:现在种地变成“上班”了?

  邓月花:进了公司就要按照规定了嘛,我们现在管一亩地是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

贫困户邓月花当上了“菜地管家”,每块菜地都安装了摄像头直播菜地实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姜文婧 摄)

  企业将村民闲置的土地集中流转,配备智能化设施,建成一块块“共享菜地”。同时,扶贫工作队请来专业的公司团队,设计开发了微信小程序,由村集体参股的种养专业合作社运营。“共享菜地”和普通菜地很不一样,每块菜地四四方方,三十几平方米,每块地种的菜却都不一样。最特别的是,每块地里都安装着高清摄像头。

  记者:这个就是吗?

  陈菊莲:是的。菜地里装摄像头,对村民来说也很新奇,听都没听过……

  城里的客户可以通过小程序下单“认领”东源村的“共享菜地”,想种什么菜,可以在小程序设置,之后,城里的“认领人”可以随时在手机上看到菜地里的实况,还可以通过智能喷水按钮进行“云种菜”,每一块菜地都有村里的“菜地管家”专人管理。蔬菜收获以后,再定期通过冷链物流将蔬菜送到“认领人”家里。

  记者:现在认领的客户有多少啊?

  陈菊莲:我看一下手机啊,客户有六十多个。

  记者:这60多个人都是全国各地的吗?

  陈菊莲:对,深圳的、广州的、佛山的、长沙的,都有。

  村民陈菊莲带头将自家土地租给了公司,自己也当上了农场种植部部长,她每天都要打开手机上的微信小程序,看看“共享菜地”的最新情况,通过客服和客户沟通。“共享菜地”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她的想象,几乎每天都有新增的“认领”订单。

  陈菊莲:以前想都没想过,我们大山里这么闭塞的地方,这么快就有人来认领菜地啊,这么快就实现,很开心!

  记者:您觉得原来传统的种自己的地和搞这个“共享菜地有什么不同吗?

  陈菊莲:收入就完全不一样了吧!因为我们这里交通很闭塞,我们以前种那个菜地,萝卜、白菜好多就是吃不完就烂在地里了。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一般我们这些菜地都是菜地管家流转自己的地,然后他们还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还有土地租金。经济收入方面,现在他们可能将近有一万到两万块钱的样子。现在他们个个都在问,“什么时候还招菜地管家啊?我也来做。

  90后胡顺发也站在菜地边,看着共享菜地短短半年发展到12亩,他心里乐开了花。作为公司派到村里的管理人员,他从深圳来到村里蹲点一年多了。除了共享菜地,公司还流转了村民闲置的老旧土坯房,改造成共享民宿开放给游客,共享养鸡场也已经完成了一期建设。胡顺发说:“我们现在有种植部、养殖部、建设部……我们的想法,就是通过共享、共创、共建把村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经济命运共同体,大家积极性就慢慢调动起来了。”

走进东源村,处处可以看到“共享”产品的广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于子敬 摄)

  胡顺发开玩笑说,他现在手下有四五个“部级干部”,都由本地村民担任。在共享鸡场,我们就见到了养殖部“部长”范金文,他正赶着鸡在山坡上“跑步”。

  胡顺发:我们养的鸡一般白天都会放出去,这圈住的一片山林地,都会在这里奔跑,我们管理员会去追赶它们,增加活动的时间和灵活度。

  记者:就是天天要“健身”的鸡?

  胡顺发:对,健身的鸡。脂肪减少了,肉质就会非常紧。

  范金文:我们自己以前养的时候都会搞点饲料,这个鸡都不用饲料,都是生态地养,为了鸡的品质好。

  记者:你们的共享鸡场是怎么个“共享法?

  范金文:“共享就是你可以用这个鸡的资源,农户可以入股,外面的人可以认领。比如今天下午我们就会抓一批送到郴州去,那就是别人认领了的鸡,就叫“共享”。

  记者:还是小鸡苗的时候就认领了?

  范金文:是,明年我们这个鸡还要搞芯片,你随时可以在你的手机上追踪你的鸡。我的鸡在哪里啊,健不健康啊,在手机上一看就能看得到,和“共享菜地是一样的。

  扶贫工作队驻村两年,东源村集体收入从只有2万元的空头支票,变成80万元实实在在的红利。曹兴洪还把“共享经济”写进村里的规划,盼望有机茶叶基地、油茶基地、乡村旅游等都能发展起来。

  村民闲置的老旧土坯房被改造修缮之后成为了“共享民宿”,房屋内部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现已有7栋开放给旅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姜文婧 摄)

  看到村里的共享鸡搞得红火,共享果树、共享茶园也即将上线,养鹅的贫困户范仰宽决定不再观望了,他找到曹兴洪,问他“共享鹅”的计划还算不算数。

  曹兴洪:我们打个品牌出来,现在命名为“东源鹅”的品牌,把(养鹅)生态的特点描述出来,把它放在共享平台里,就是在这个小程序下单……

  范仰宽:噢,这样的话就可以!有个共享平台,销量多了,那就没问题啦!我就可以大胆地养!我可以买五百只回来,把这五百只养出来之后卖了,饲料钱也有了。

  如今,曹兴洪的“共享山村”已经有了可喜的雏形,村民个个有事做,未来有奔头。这是曹兴洪最欣慰的事了。


曹兴洪在宜章县电商年货节上推销东源村的土特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于子敬 摄)

  “其实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村民观念的改变,这个过程真的很难得。我们刚进村的时候,他们就说,‘这么大的企业来给我们发红包’。现在呢,随着产业的发展,村民就想通了,我们是帮他们发展产业的,不是来发钱的。现在随着我们产业的发展,回流的人也多了,在村里看到能干事的年轻人,我真像看到了宝一样!什么辛苦、付出都值得!”曹兴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