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记者谭朕 唐国荣 孙永)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电子烟市场迎来投资风口。中国电子烟行业委员会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电子烟产品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2018年年销售总额337.5亿元,其中出口总额286.9亿元。

  在电子烟从业者孙海铭看来,目前的电子烟主要是以国外市场为主,国内电子烟的市场远没有达到能容纳这么多品牌的规模。孙海铭说:“资本方看到了电子烟的前景,开始陆续加持电子烟的投资,所以就硬生生地把火给烧起来了。但真正的市场端我们很清楚,(国内)用户的存量非常小,从2018年的200万到2019年现在我们预计是300多万左右。供给严重失衡,供远远大于求。”

  资本涌入加剧了电子烟行业的竞争。一些企业打出电子烟健康无害的口号,把电子烟打造为“戒烟神器”。中国电子烟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敖伟诺说,电子烟行业投机者缺乏技术链条,只能通过虚假宣传包装自己,最终让电子烟行业陷入困境。敖伟诺表示:“我们对投资也持开放的态度,但是我们反对投机,就是短期利益。把品牌炒一把,宣传不规范,夸大宣传,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挣快钱就走人,这样给行业带来非常大的伤害。”

  除了宣称能够戒烟,一些电子烟品牌还标榜自己为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试图将自身与时尚挂钩。凭借着魔幻的包装、多样的口味和更时尚的理念,电子烟正在向更年轻的人群蔓延,其中不乏未成年人。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此前对未成年人烟草流行情况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将近一半的未成年人因为喜欢电子烟的炫酷新奇而买烟。深圳市无烟城市项目技术官员熊静帆说:“问到大部分购买电子烟的学生,有52.6%的学生因为喜欢电子烟的口味买烟,有48.2%的学生因为喜欢它炫酷新奇的设计而买烟,还有34.2%的学生认为电子烟危害小而买烟,另外还有3.5%的学生因为有电子烟的宣传促销活动而买的。”

  线下的市场经营也乱象丛生,记者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内调查时发现,有商铺专门售卖加热不燃烧电子烟。记者查询发现,加热不燃烧电子烟是一种新型烟草,其烟弹部分主要以烟丝为原料,属于烟草专卖监管范围,我国禁售此类产品,其烟具部分目前并没有相关监管政策。商家告诉记者,“加热不燃烧”烟具需要配合烟弹一起使用,自己不售卖烟弹,但可以给记者提供购货渠道。

  商家:机器没有风险,烟弹会比较麻烦。因为这个东西抓了是要坐牢的,烟草只能烟草局卖。

  记者:咱们这个烟弹好买吗?

  商家:可以给你推呀,微商、代购都会在做。你可以和微商合作。

  今年8月,江苏南京建邺警方就侦破了一起走私加热不燃烧新型卷烟案件,办案警官介绍,市面上的加热不燃烧卷烟大都是通过走私的方式入境,通过微信、淘宝销售卷烟,已经形成了一条走私售卖产业链。办案警官说:“通过侦察,我们发现这个团伙在全国组织性比较强,家庭作坊式,成员内部亲属关系比较清楚明确。主要通过网络就是我们所说的微商,通过组微信群的形式一层一级销售。”

  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要求电子烟企业不得网售电子烟。对于国家监管的再次加码,电子烟行业如何看待?又能否结束野蛮生长的状态呢?

  国内电子烟企业对此反应迅速,电子烟品牌悦刻第一时间表示,支持并执行电子烟网上禁售决定,并承诺从产品标示、营销渠道、技术革新等方面,斩断电子烟售卖给未成年人的可能。

  孙海铭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们也已经在尝试通过技术手段防止青少年接触到电子烟。孙海铭表示:“增加一些指纹功能,这都是我们目前一直在努力做的,怎么样通过产品的设计杜绝这个东西。他年龄不达标,开不了指纹锁。”

  电子烟网上禁售被认为是监管机构对电子烟行业乱象打出的第一记重拳。在公共卫生领域,对电子烟的限制措施也在一些城市逐渐落地。以深圳为例,10月1日起,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开始施行,其中明确将“电子烟”纳入控烟范畴。熊静帆表示:“原来我们吸烟的定义是指使用或者持有点燃的烟草制品。现在在新的条例里面,吸烟的定义是指使用电子烟持有点燃或者加热不燃烧的其他烟草制品都是吸烟。在条例里面,所有的禁烟场所是禁止吸电子烟的。”

  有了监管,电子烟行业规范发展还少不了国家标准这个“紧箍咒”。此前,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信部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和论证,推动出台规范引导电子烟行业有序发展的管理措施。敖伟诺呼吁,国家标准应尽快落地实施。敖伟诺说:“任何一款电子产品,必须得有质量标准,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的(物质),它都有一个剂量的标准。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的数值下面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有保障的,出台国标,产品的质量有了标准可依,所有企业生产出来必须按照国标去做,就把质量安全先解决了,消费者用到有国标认证的产品,使用起来也放心。现在行业亟待规范,期待国家尽快出标准,让这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