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在这次表彰中,郭兰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90岁的郭兰英从战火硝烟的年代走来,从解放前唱到解放后,从战争时期唱到建设时期,几乎每个时期,她都留下了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从艺86个年头,她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杰出代表人物,成就了无数歌声传奇。今天(3日)的特别节目《功勋》推出《把最好的歌唱给祖国》。

  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记者岳旭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56年12月1日,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影片《上甘岭》上映,电影插曲《我的祖国》一夜间响遍大江南北,也成为26岁的郭兰英此后演艺生涯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多年后,词作家乔羽回忆说,当时一心想做一首无论过多久大家都爱唱的歌,而这首歌非郭兰英唱不可。

  63年过去了,亿万中国人依然还爱唱这首经典老歌,爱听郭兰英唱《我的祖国》。即使她已经是耄耋之年,只要一站在舞台,就能牢牢地锁住观众的眼神,成为全场的焦点。音乐一响,她抬手指向的仿佛就是那条熟悉的大河,两眼看到的,总是最美的岸边。

  郭兰英说:“《我的祖国》这个完完全全是代表我的心理,也代表我郭兰英的生命!没有《我的祖国》,哪有我郭兰英啊?没有《上甘岭》,就没有这个歌、这个曲。每一次唱到《我的祖国》的时候,我真是有说不出来的感激之心!”

  1929年12月,郭兰英出生于山西平遥。相继生下5个儿子后,父母才终于等到她,把所有的宠爱放进乳名里,取名郭心爱。可是日子太难了,连碗底都铺不满的一把小米,加一锅水煮开,就是一顿饭。为了有口饭吃,父母只好把刚刚才4岁的郭兰英送到戏班子去当学徒。母亲含着泪签下卖身契:“死生由命,自身承担”。“那个时候就给了我妈妈五个铜子儿,就等于咱们的七、八十块钱,连一百块钱都不到。”郭兰英说。

  当学徒的日子是看不到边的一片漆黑,师傅师娘抬手便打、出口就骂,小小年纪除了练功还是练功。郭兰英的童年,不曾留下一丝暖意。她回忆:“那个放羊的鞭子,一丈多长,你手在地上一放,就啪一打,手必须马上举起来,不起来就全缠手上了,一层皮就下来了。”

  在不堪回首的挨打受骂中,郭兰英练就一身童子功。青衣、花旦、刀马旦说上就上,唱念做打样样在行。14岁的郭兰英在张家口一举成名,人称“晋剧里的梅兰芳”。有戏迷回忆说,那时一听郭兰英演出,舞台下、房顶上、树杈上,都是人。好多人都是跑了十里八里地来看她的戏。

  不久,张家口解放,郭兰英也迎来了生命中的重大转折,如获新生。她说:“解放之后,共产党就到戏班子给唱戏的人做工作,说谁参加革命?那个时候我说,我参加革命。”

  这是郭兰英从小到大第一次主动而坚定的选择,16岁的郭兰英成了解放军队伍中的一名文艺兵。她告诉记者:“我就说我要学文化,我得认识字,不然大家都瞧不起我,管我叫旧艺人什么的,其实大家没有,人家很同情我。但是我就觉得我没文化是丢人的,我给自己规定一天要认十个字,这样我就跟得上同志们了,这就成了革命的工作者。”

  新中国成立前夕,19岁的郭兰英跟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奔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她演唱的《妇女自由歌》为新中国赢得了一块颇有份量的奖牌,郭兰英也成为新中国最早在国外获奖的民族歌唱家之一。她说:“人一辈子路很长,关键的几步要走对。我不怕吃苦受罪,我愿意跟着党走,这才有了我的一切。”

  在新中国的文艺舞台上,郭兰英焕发出了无穷的热情和创新的动力。在歌剧《白毛女》风靡一时的年代,郭兰英巧妙地将戏曲艺术融入到新歌剧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从旧戏曲走向新歌剧,郭兰英成功塑造了众多光彩夺目的舞台艺术形象,演绎的多首经典歌曲也跨越时空,成为不朽的经典。

  “我就觉得我上台的时候跟别人不一样,我自己是这样想的,唱歌也好,唱戏也好,都是要为人民服务。做没做到?我确确实实做到了。”她说。

  1981年,52岁的郭兰英告别舞台,创办艺术学校。她说那是周总理的嘱托,要把民族歌剧艺术一代代传下去。“老了,年岁大了,着急,所以,孩子们,你们一定要抓紧时间,练完了以后我好给你们传呐。我早点给你们传下去,你们就早点接受了。”郭兰英说。

  80多年的歌唱生涯,郭兰英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她演唱的歌曲串连起新中国的有声历史。面对“人民艺术家”的国家荣誉称号,郭兰英坦言,心里满是自豪,可更多的还是感恩:“共和国70华诞,党和政府又授予了我‘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我感到很光荣,很自豪。这是对我们千千万万文艺工作者的肯定,文艺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国家好,我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