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见证]郎朗:古典音乐可以酷一点

2018-06-15 08:18: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在这场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的伟大变革中,有多少波澜壮阔的征程,有多少值得铭记的时刻?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踏着40年历史轨迹,寻访到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记录他们的回忆、思考和展望。

  央广网北京6月15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郎朗,198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钢琴演奏家,联合国和平大使。3岁起学习钢琴,13岁即在日本举办的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获金奖。17岁开始职业演奏生涯,2005年在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曾获德国古典回声大奖等数十项国际音乐权威大奖,也是首位受聘于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中国钢琴家。

  1984年,辽宁大连成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往北走400公里,在省会沈阳,一个2岁半的男孩打开了家里新买的黑白电视机,电视里播放的是刚刚引进的外国动画片《猫和老鼠》。那只叫汤姆的猫正坐在钢琴前弹奏《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小男孩被深深地吸引了,不是因为有趣的情节,而是那优美的琴声。郎朗的音乐世界,从此开启。郎朗回忆说:“有一集专门讲弹钢琴,猫和老鼠在钢琴上捉来捉去,就对钢琴很有印象。”

  上世纪80年代,伴随进口译制片一同吸引中国百姓的,还有其中的西方古典音乐。让孩子学钢琴、小提琴,更成了新时尚。在郎朗的回忆里,他成长的文工团家属院中几乎所有同龄的小伙伴,都在学西洋音乐。家属楼活像一个“小维也纳”。郎朗告诉记者:“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钢琴好像变成了必备品。很多人只要有经济条件,肯定会给孩子买钢琴。”郎朗回忆第一次在沈阳老家参加钢琴比赛时的情景,“几条街都站满了报名的,几千人在那儿等。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3岁起师从沈阳音乐学院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5岁第一次参加东三省少年儿童钢琴比赛就获得第一名,13岁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郎朗在别人眼中可谓是备受羡慕的“钢琴神童”。不过,随后去美国学习音乐,他的日子却过得跟其他小留学生们没什么区别,买最便宜的东西、经常遭遇白眼和歧视。1999年,17岁的郎朗抓住了一次替补的机会参加美国“拉维尼亚音乐节”,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但“中国人怎么能演奏西方音乐”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郎朗说:“还是有有色眼镜,毕竟是亚洲人来美国,想当钢琴家,弹西方音乐。在90年代末,1999年还有这种倾向:‘你凭什么不用我们自己人?’”

  到现在郎朗还记得,他参加“伦敦BBC逍遥音乐节”,琴键还没摸到,就被台下的西方记者泼了冷水,“还没弹呢,记者就问,你弹什么《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我看拉二胡挺好,你怎么不拉二胡去?上来先给你泼点凉水。开始还会存在这个问题,这跟中国文化或者国力(有关系),多少都会有这种影响。”

郎朗接受记者何源采访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越来越紧密。加入WTO、举办APEC会议,推广“中国文化年”……渐渐地,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到处回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当世界开始认可中国文化,郎朗的国际化之路也随之越走越宽。2005年,作为中国文化年活动之一,他应邀到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出乎意料的是,最吸引美国人的竟是他的钢琴与父亲的二胡合奏。

  此时,这位已被西方世界接受的、年轻的中国钢琴演奏家开始思考如何将古老的东方艺术向世界展现。郎朗说,那时候不像现在,民族乐团随时在国外巡演。郎朗想,能不能做张中国专辑。有的国家比较有顾虑——“呃,中国音乐,能行吗?我们国家听众不一定听的。”

  顶着压力,2006年,郎朗首张全球发行的中国音乐专辑《黄河之子》问世。他和中国爱乐乐团合作的《黄河协奏曲》荡气回肠。万万没想到,这张专辑,不是卖得好,而是卖得太好。郎朗回忆称:“这张专辑录完后,非常神奇,在德国卖了15万张,美国效果好,英国效果也很好。他们都不敢相信,钢琴怎么能弹出这么美好的中国音乐。我当时就觉得,中国文化真厉害!”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音乐交流的重要舞台。如今,众多世界著名乐团来华演出已是常态;献上一两首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国经典曲目,更是他们热衷的方式。但在改革开放之初,情况却完全不同。郎朗说,他的恩师、世界著名指挥家艾森巴赫曾给他讲过自己闹的笑话,“艾森巴赫79年或者80年,带着苏黎世乐团来的,要学中国曲子,那学《春节序曲》吧,就是那个‘叮叮叮咚’,结果他们演奏的很慢,‘叮--叮--叮--咚--’谁也没听明白。文化差异很大,同一首曲子,没人能听懂,随着对中国的了解,现在不可能犯这种错了。比如以色列爱乐乐团每次来都会演奏《红旗颂》,而且水平很高,很有味道、很好听。”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了世界一个了解中国的机会:开幕式上郎朗一曲8分钟钢琴独奏《灿烂星空》,以愉快浪漫的旋律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文化发展已进入了如繁星般灿烂的时代。谈及改革开放后的种种变化,常年在各国奔波演出的郎朗,感受颇为深刻。他说:“我在社交媒体上连续三年每周教中文,我的国外粉丝都用中文跟我说话。从文化上讲,并不是多有钱就能征服所谓比较傲慢的民族。必须要深入到他们的文化中,再加上中国人的文化见解,老祖宗的智慧,我们的文化精髓。”

  发展中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愈发坚定。以钢琴为起点,用音乐作桥梁,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郎朗,力求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见证者说

  郎朗:“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非常幸运生活在这个时代,从中国走向世界,再从世界走回中国。希望跟我同时代的还有新时代的朋友,都能创造出更多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走在世界之巅,都是要靠作品说话,靠创新说话。希望把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和传统,完美地融入到世界的文化和智慧中。”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