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众说十九大]汪涵: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2017-12-06 07: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长沙12月6日消息(记者姜文婧)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湖南长沙,电视节目主持人汪涵几乎成为了一张城市名片,代表着风趣幽默、亦庄亦谐的长沙娱乐精神。到长沙旅游,去芒果台观看汪涵录节目,差不多就和到岳麓山逛岳麓书院、到火宫殿吃碗正宗臭豆腐一样,是经典的“打卡”行程。特别报道《众说十九大》今日对话嘉宾:电视节目主持人汪涵。

央广记者姜文婧采访汪涵

  每周五的晚上,《天天向上》节目熟悉的开场白响起,又一个周末来临。舞台上,各种接地气的话题妙趣横生,平凡的小人物也变得熠熠生辉。从2008年8月开播至今,《天天向上》已经陪伴了观众九年。而汪涵,一直是这档节目的灵魂人物。

  汪涵说:“天天向上要把各行各业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努力坚守的人打造得如明星一般听到掌声。每个人在自己的行业中献出一些小善,这些小善集在一起,就是现在中国要向全世界释放的最大的‘善’。”

  1998年拿起主持话筒的汪涵,经历过综艺节目、大型晚会、脱口秀等各种类型的舞台历练,凭借其智慧、幽默的主持风格和精良的节目水准,已成长为国内著名的全能型主持人。观众缘不错的汪涵坦言,近年来观众的眼光越来越“挑剔”,“观众的眼界越来越高,文化品位愈加提升,这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创新。如果把电视节目的创作者和观众比作一对恋人,这就是一个彼此相互促进、魅力提升的过程。作为电视人,我们如果不进步,观众就不选择我们,和我们分手。”

  近年来,不少国外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往往被直接克隆到国内,对此汪涵表示,应辩证看待“借鉴”和“创新”的关系,提升文艺原创力,“所有的创新最开始都免不了借鉴,不单是电视节目的创作,很多方面都是如此。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努力,利用自身文化强健筋骨,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爬到巨人的肩膀上。因为巨人不会蹲着、趴着,让你爬到它的肩膀上。”

  除了主持人的身份,汪涵还先后担任过多个公益活动的形象大使。对于如何传承、保护传统文化这一问题,汪涵非常关注。2015年他自掏腰包465万,发起了方言保护计划——“響應”(响应)。该计划将用5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各地的方言展开调查研究。在汪涵看来,方言是传统地域文化“活化石”,也是维系乡愁的文化根系,“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推移,方言逐渐消亡,全球七千多种语言,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消亡一种。我们把湖南分成了57个方言调查点,这可能需要5到10年才能够完成,我知道这并不容易。然而,我通过节目赢得虚名、积累财富,为何不能用这虚名和财富为传统文化浇浇水、松松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让汪涵深有感触。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汪涵认为,让年轻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认同,非常关键,“现在年轻的小朋友,问他喜欢看什么,他会告诉你迪士尼;最喜欢看什么电影,他会说好莱坞;最喜欢听什么,他回答嘻哈R&B。因此,媒体进行传播时,应该具备更多的文化自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而不是生硬地塞给他们。比如,我们搞方言传播,办了一档节目《13亿分贝》,让90后的年轻人用其家乡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生活。”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汪涵曾多次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今年10月,汪涵就带着天天兄弟主持团队远赴瑞士,并在伯尔尼受到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尔德的接见。

  汪涵说:“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UNESCO进行过一次演讲,在演讲中提到关于文化特别重要的六个字——‘文明、交流、互鉴’,一定要有交流。随着国家日益强大,中国在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九大报告里也提出,最初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最终要让其强大起来。强大起来的国家,可以给全世界华人华侨很大的心理支撑。现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每个人脸上的幸福骄傲、释放的善意,其实都是中国文化中星星点点的、璀璨的光亮。”

编辑: 周倩云
关键词: 汪涵;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