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办国办发布《意见》 首次开启国家层面生态保护红线战略

2017-02-08 07:1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昨天(7日)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开启国家层面的生态保护红线战略。

  所谓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红线内区域可以发挥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等重要生态功能,可以说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如何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的准、守得住?《意见》中作了何种要求?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源地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生态保护区数量达万余处,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其中包括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的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并不意味着保护的好。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多次表示,目前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滞后问题非常突出,自然保护界限经常被地方经济开发违规突破,包括陕西秦岭山麓生态屏障违规建别墅、新疆卡拉麦里保护区缩水给煤矿让路等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事件屡屡见报。一些地方盲目、过度开发问题严重,多数保护区保护机构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要求,部分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没有划定保护区。

  参与此次《意见》制定的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表示,明确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区域实施红线管理,才能有效解决目前生态空间被鲸吞蚕食的情况。“我国现在生态破坏比较严重,此次《意见》不仅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更是通过红线划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和保障。”

  保护地空间界线不清,山、水、林、田、湖多头监管,也是造成保护区难被保护的重要原因。此前中央环保督察发现,被督察地区普遍存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问题。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内89个国家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中近半有违法违规情况,黑龙江部分地方将大量的湿地作为耕地开垦,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第二环保督察组组长杨松在反馈中表示,相关主管部门没有及时“把住关口”,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损失。大庆市杜尔伯特县将湿地谎称为既有耕地,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实施开发项目,造成保护区内10000多亩湿地被毁。2012年以来,省农垦总局牡丹江管理局八五六农场、兴凯湖农场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开垦耕地,造成2500多亩草地被毁。

  高吉喜认为,此次《意见》突出强调“一条红线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要通过科学评估与严格监管,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的优先地位。从生态保护功能本身,一条红线可以避免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分割,落实“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国家层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顶层设计,要求对于国家和地区存在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一定要划入红线。地方划定结束,国家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没有把重要区域涵盖,必须进行调整。

  按照《意见》要求,生态保护红线边界将结合已有保护地边界和自然边界,保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今年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意见》还明确,各地要建立监测网络和科学可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地方党委和政府采取措施的落实情况和保护成效进行考核。

  目前,重庆、贵州、湖北等省市已经发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或管理办法。重庆市环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雷波介绍,定期对红线区域进行生态功能价值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的依据,确保红线区域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

编辑: 倪艳楠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