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荆州7·26电梯事故调查:电梯商和商场负主要责任

2015-07-30 07:37: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荆州月30日消息(记者景明 江苏台记者朱萍 吴江台记者姚瑶)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几天发生在湖北荆州安良百货的电梯事故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事发后,荆州市质监局根据相关意见,成立了由湖北特检院专家和荆州市质监局有关人员组成的事故技术调查组。

  事故技术调查组通过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方式,基本查清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完成了产生问题的责任分析。昨天,安良“7·26”电梯安全生产一般事故技术调查报告形成。调查报告显示,事故产生的原因有四点:

  一是直接原因。自动扶梯两端分别为上机房和下机房。上机房为启动机房,下机房为转向机房,本次事故发生在上机房处。上机房盖板一共由3块组成,靠近梯级的第1块为前沿板,后面两块分别为盖板1和盖板2。正常运行情况下,前沿板与盖板1之间紧密连接。发生事故时,当事人踏在已松动翘起的盖板1最末端时,盖板发生翻转,当事人坠入上机房驱动站内防护挡板与梯级回转部分的间隙内。

  二是间接原因。湖北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商场工作人员发现故障后应急处置措施不当。据监控视频显示,发生事故5分钟前,该商场工作人员发现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报告后未得到有效指令,未采取停梯等有效应急处置措施。

  三是主要原因。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该类型产品涉及的盖板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松动和翘起,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足;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涉及事故的3块盖板尺寸与图纸不符。有关制造单位对出厂产品零部件质量把关不严,导致产品安装成型后三盖板间水平活动范围过大。

  四是次要原因。湖北德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不够规范,维保记录填写不全。

  调查报告认定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对此次事故应负主要责任,维保单位湖北德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对此次事故负相关次要责任。

  事故调查报告认定,电梯生产厂家申龙电梯公司负有主要责任。昨天晚上,申龙电梯公司在江苏苏州召开新闻通气会,向遇难者家属公开致歉,并承诺对已售的4600多台同类型电梯进行自查。但是对于调查报告,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尚未接到任何官方责任认定”,并对从媒体上获知的调查报告中的部分认定进行了说明。

  申龙电梯公司总经理袁强表示,申龙电梯公司生产制造的FML08型自动扶梯已经售出4648台,同类型号的全面自查正在进行中。

  袁强:我公司郑重承诺:将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承担相应责任并严格按照质监部门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我们将对已售同类型扶梯进行安全性自查,如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我公司将进行整改并及时更换相关部件。

  申龙电梯公司总工程师张建忠介绍,申龙电梯产品是按照图纸进行生产,符合国家规定。

  张建忠:我们还在等正式的调查报告里边对我们的确认,我们是按照我们的图纸进行生产制造。我们这款电梯是通过国家相关质量检验部门的型式实验,我们认为通过型式实验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

  张建忠认为,电梯在设计中,电梯盖板上安装有感应器,更加深入的调查应当查明,感应器检测开关没有正常启动的原因。

  张建忠:实际上感应器前后的前沿盖板上都是有监测开关的,因为没有打开,盖板还是在上面,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之中,到底怎么造成的松动,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在申龙电梯发给媒体的文字说明中,公司认为电梯行业属于特种设备,电梯的安全运营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目前责任的认定情况还需要等待官方的通知。

  申龙电梯:这个行业属于特种设备,它的安全运行牵涉到产品本身的制造、还有很多的日常维护,包括规范化使用等等的因素组合成产品正常运行状况,对若干的产品事故或故障,我们企业自身包括行业协会都有分析,其中维护保养占到60%以上的比例,加强维保方面的工作有很多事要做。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申龙电梯IPO(首次公开募股)刚过会,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强表示,目前公司方面并未受到影响。

  袁强:目前我公司的生产各方面还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我们目前还没有感觉到,同时我们相信随着官方事故定定论,包括我们负责人的态度,我们对企业发展前景还是充满信心的。

  重新审视荆州这起扶梯惨剧,在事故发生5分钟前,商场工作人员就已经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如果这时他们能够及时关闭运行电源、如果能在扶梯入口安排专人值守或摆放安全警示标志、如果能够坚持扶梯的日常维护与巡检,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的如果,哪怕只有一个能够执行,悲剧都不会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只在今年7月份,全国范围就发生了至少四起电梯事故,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这样的悲剧让人痛心,同时也引人反思。除了在电梯的生产安装环节我们应该严把安全质量关以外,电梯的运行维修保护环节同样不容忽视。电梯行业维修保护环节的现状怎么样呢?

  据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的电梯总量已达到360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这些数据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现状。那就是在我国的电梯维保领域,始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口和漏洞。

  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马培忠:我们国家应该重视电梯使用环节的管理和维保质量。目前在我们国家,电梯维保从业人员的数量是不足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比较有限。一个维保人员所从事的维保工作量,可能超出了他个人能够做到的合理的范围。另外呢,从目前行业的情况来看,在维保环节呢也存在低价竞争的问题,造成了这个维保工作不到位。

  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等的大幅增加,意味着电梯维保人员的需求数量也不断攀升。但实际上,我国目前电梯维保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记者专门咨询了一家电梯维修保养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电梯维保数量在20台左右的,一般就需要一位维保人员长期驻场。但目前来看,相关单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工作人员:就是要维修人员24小时住在现场,因为电梯台数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日常的工作情况比较多了,就是有些应急的问题突发的问题他可以随时处理。

  这位工作人员还坦言,按照规定,除了质检部门年检,平时保养单位必须15天安检一次,但不少企业操作很不规范。

  工作人员:最多不能超过15天,每部电梯要进行一次保养。从事这个特种行业的企业首先安全你是怎么把关的这个很关键,你每个环节应该怎么做,政府需要该做些什么,厂家、还有安装单位,维保单位都是有自己相应的职责的。实际上目前这个行业还很混乱,因为这个是要付出成本的。质检人员啊,安检人员呐,维保部门的管理人员啊,他们要对这个公司所管的电梯各个项目要进行检查。要有人力,要有物力去做这些事。也因为这个行业现在就是这种现象,有些个它不注重这些东西。

  记者调查发现,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我国电梯行业运行厂商维保的占比是25%,其余的75%基本要依靠中小维保公司。从业三十多年的电梯行业资深人士张贵竹表示,现在电梯维保领域乱象丛生,维保人员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张贵竹:质量等于配置加安装,寿命是什么配置加安装加保养。要想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严格保养。但现在人力资源与产品产量的不匹配,就是产量大大上升,每年有百分之15、20的上涨率。可是维修工人力资源不够,它是分散的个体劳动,监督又无力,现行的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电梯生产是生产责任制必须得取证,安装保养也得取证。它具备不具备条件呢?上岗人员有没有上岗证?经过没经过培训考试及格没有等等这些。

  电梯行业内部流传着一句话:电梯安全,三分靠生产,七分靠维保。而维保人员的素质尤为关键。根据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从事电梯安装、维修等特种设备的专业人员需要持证上岗,但令人担忧的是,这类特种工种的证件竟然有网店公然售卖根本无需参加培训和考试。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就能发现数家“卖证”的所谓教育培训机构。记者随机咨询到一家店铺,他们宣称可以操作电梯、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升降机、叉车等设备的资格认证培训。按照客服人员所说,电梯维保的相关资格证2000块左右就能办理。

  客服:电梯就是上岗操作证,有电气、维修安装、电梯司机、安全管理这四种工种。你要找工作只要上岗操作证不需要职称证,上岗证很便宜的2000块钱,1个月就办出来了。北京那边没有包过的,办不了,太严格了。有费用你也接受不了,那边的费用特别高。

  客服人员说,像湖北、江西等地的都可以办理,而且不需要参加培训和考试。

  客服:湖北、江西、湖南这几个省可以1000块钱办一个,就是维修。外省的都是全国通用的。外省的在深圳都可以使用。我在深圳,办的全是外省的证。不用参加考试的,外省市包过的。

  电梯维保人员是电梯乘客的安全保障员,但如此重要的职位,他的从业资格证竟然能从淘宝上买到,实在令人震惊。荆州“7.26”电梯事故的暴露了电梯行业各个环节隐藏的问题。面对事关公共安全的拷问,相关部门必须将责任一追到底。同时,严肃相关从业人员的审核机制,逐一梳理电梯运行保养维护的全流程,给民众创造一个安全的乘梯环境。

编辑:任芳

关键词:荆州;7·26电梯事故

说两句

相关阅读

荆州“女子被卷入扶梯身亡”进展:属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015-07-28 07:32:00

荆州宗教局回应铁女寺主持之争 称女法师被打不属实

2015-02-27 17:05:00

湖北荆州展出楚墓出土文物 一睹2千多年前楚文化风采

2015-02-23 09:58: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