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真实甲午]首派海军留学生 李鸿章受了什么刺激?

2014-08-13 07:3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在威海刘公岛上的威海水师学堂旧址。在大家都知道,清王朝是由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满洲贵族建立的。他们由“骑射”夺天下。因此对军队的军事教育十分重视,一直采用传统比武的“武举制度”来选取军事人才。19世纪60年代,新式军事学堂出现了,这就是福州船政学堂。这里的教育内容不再是刀枪棍剑,而是各种科学。因此,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始自海军教育。而中国留学教育,则起始于军事留学。1872年开始,先后有120名幼童被送往美国留学,其学习科目即有“船政”一门。以致清朝官员认为既然学自外国,那必然与海军有关。于是回国后他们当中有40多人被分配到福州船政和北洋水师。实际上在当时的美国,也是在1875年才在罗德岛的一所贫民院建立起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开班时它的全部家当只有一张海图、4张借来的桌子和12把椅子。

  由于船政学堂办得有声有色,1873年底左宗棠和沈葆桢联合其他几位督抚大人共同上奏,建议选派船政学生前往欧洲留学海军。沈葆桢为了能够使之学有成就,还先搞了一次实验:1875趁洋员回国采购军械之机,派船政学生5人随同前往。其中就有后来在北洋海军主力舰舰长刘步蟾和林泰曾。他们两个的有关知识,让一向瞧不起中国人的英国官员大吃一惊,继而进入了格斯波特海军军官学校深造。经过短期学习,他们在第二年回国。

  事有凑巧,1876年李鸿章在烟台办理洋务交涉,多次应邀登上停泊在这里的英法德国军舰参观。李鸿章看到在英国军舰上居然有日本海军军官接受洋人的训练。这使他十分受刺激。于是就在烟台,他马上召集有关人员,当即商定了派遣军事留学生的计划与章程。大约与此同时,沈葆桢也在船政学生中选拔了一批人,接受外语和其他科目的培训,为留学做准备。

  1877年3月31日,由30名船政学生组成的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启程前往欧洲。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后,分别进入英法学校。其中有12人专门学习海军指挥专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2人中,有3名学生被直接送往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的铁甲舰实习。在舰上,他们享受着军官伙食和床位待遇。要知道,这是海军军舰上的一种特殊待遇,只有符合资格条件的军官才能享受。可见当时这3人已经获得英国海军的资格承认,他们是蒋超英、刘步蟾和林泰曾。

  中国海军留学生的刻苦和聪明,使他们多数的学习成绩很好。原定3年的留学期,有人两年就完成了。1877年夏天,严复因“考试屡居优等”,故提前一年奉调回国,直接进入福州船政当上了教习;年底,刘步蟾和林泰曾等一批人学业已成,提前回国。他们跟随英国军舰游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经历,让李鸿章十分看重,直接任命他们做了水师中级军官。

  派遣留学生前往海军强国学习海军专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首批12名留学生,归国后9人进入北洋海军,其中7人成为北洋主力舰的舰长。在中国海军近代化中形成的这个群体,代表了当时中国海军建设发展的最高水平。

编辑:任芳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