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从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至今,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太空“出差”时间已达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航天员们太空漫步、设备更换、实验操作、日常健身、抽空收纳行李包裹、布置“太空之家”……在刚刚搭建起来的空间站里,在地面团队的精心准备和大力支持下,航天员们的太空生活过得充实而精彩。

20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执行了第二次出舱任务,打开舱门,步入太空。

航天员聂海胜站在机械臂上与地球“合影”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8月20日14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此次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已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比原计划提前了约1小时,空间站阶段航天员第二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先后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安装、全景相机D抬升等任务,全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用“完美”来评价本次任务。他说:“因为我们第二次出舱活动任务总结了第一次出舱活动任务积累的一些经验,甚至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所以这次的任务很完美,节点上已经提前了不少时间,航天员的操作表现都很完美,我们地面的指挥也很完美,任务完成非常圆满。”

舱外扩展泵组又是做什么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汤溢解释说,拓展泵是空间站热控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热控系统是通过控制遍布于舱体各种管路里的液体的流动来实现对空间站的温度控制。这个泵就像是人体的心脏一样,通过它的工作带动里面液体进行循环流动,然后把热量带走转移到需要的地方。

汤溢说:“外太空的温度条件非常差,空间站外面的温度是冷热交变的,舱内又有很多设备,设备同时工作起来温度很高,我们要保证舱内的温度适宜航天员生活,就要实现整个舱内舱外热控的平衡。通过管路里的液体流动,就是把热量比较高的地方带到外面可能比较低的地方。有点像我们家里暖气一样,通过流动把热量传输均衡起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任务更加复杂,步骤程序也更多,为什么这一次任务比原计划还提前约1小时完成?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刘伟波回应,这是经验的积累,也是技术的验证。“我们都是在实践中前行,在实战中获得经验和改进。我们通过上一次的出舱活动,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适当优化了舱外作业的程序。第二,我们的航天员具备了舱外作业的经验,做过一次之后就知道怎么做了。”刘伟波说。

航天员第二次出舱和上一次相比有哪些不同?首先主角不一样了,上一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舱是刘伯明和汤洪波“新老互补”二人组在外,聂海胜“老将”在舱内打配合,这一次是聂海胜和刘伯明强强联合二人组出舱,而汤洪波在舱内操作机械臂支持舱外。然而,不管是上次还是这次,相同的是航天员们对祖国航天事业和太空的无限热爱。这一次,在刘伯明第二个完成出舱后,忍不住对眼前的新月轻轻赞叹:“我现在能看到月亮,它一直在转,尤其是出太阳的时候,它会给月亮镶上一个金边,金边非常漂亮。”

除此之外,这次出舱和上次出舱第二个不同在于,这一次是第一次出舱的升级版。刘伟波说,两次出舱都是计划内的出舱,但是航天员们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建造”。“我们要完成空间站这个阶段舱外建造作业任务,同时还要验证出舱活动技术。”

目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已经进入第三个月。后续航天员乘组将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计划9月中旬返回东风着陆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告诉中国之声,就在前两天他还和航天员乘组打了电话,航天员们说现在自己的状态已经和地面上的感觉一样了。

杨利伟说:“除了整个环境是失重的,但感觉已经和在地面一样了,他们完全适应了太空中的生活。从这个过程中来讲,他们主要是身体的自我调节,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大家都看到了他们进行了大量的体能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钙的丢失。”

杨利伟透露,返回前,神舟飞船还将进行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现在还有不到30天的时间就要返回了,航天员们将更加注重肌肉的锻炼,保持返回时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