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8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8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会上表示,截至3月27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一亿剂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透露,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人群的接种工作,集中力量在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大中型城市、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开展接种。先期安排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的学生和教职工、大型商超的服务人员等人群接种疫苗。同时积极稳妥推进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人群接种,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吴良有表示,接种疫苗最多的一天是3月26日,达到611.9万人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一方面积极稳妥拓展接种服务能力,优化疫苗的配送流程,提高流转和运输效率,科学安排疫苗周转数量,我们要求不得积压库存,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接种点和接种台数量,满足群众的接种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来加强疫苗的供应保障。”

疫苗有效期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目前通过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六个月以上。但抗体不是唯一保护指标,疫苗发挥作用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所以后续需要对疫苗的持久性开展研究来确认它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时间。同时,很多人也关心接种过疫苗的人,半年后是否要再次接种?对此,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表示,要根据后续的研究结果来回答。“在我们整体设计的临床过程中设计了加强针接种,观察抗体持久性和保护力水平,目前初步得到的结果看,加强针可以有效提升中和抗体滴度,有效提升抗体持久性,同样可以有效提高疫苗抗变异的能力。未来这个疫苗,我们还要在海外开展Ⅲ期临床研究来持续地观察抗体持久性、保护持久性,是否需要进行加强针的接种?何时来打?还是要根据未来Ⅲ期临床的研究结果来回答。”张云涛说。

此外,张云涛透露,在去年3月,一部分人作为疫苗“先锋队”已经接种了现在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根据对他们体内抗体的持续检测,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检测数据,数据上看9个月抗体仍有一定水平。

针对疫苗接种的流程,人们也有一些疑问,比如两剂次之间到底间隔两周以上,还是三周以上。如果正好到了第二次接种的时候身体不舒服,或者实在无法接种怎么办?随着国内疫苗日趋平稳,人员流动逐渐加大,出差和外出务工越来越多,是否可以在异地接种第二针,如果异地的第二针疫苗生产的企业不同,是否可以?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两剂间隔在三周到八周之间。首剂接种之后,接种第二剂间隔要求大于等于三周以上,尽量在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后8周内尽早完成第二剂接种。关于有些人员去异地,当地提供不了同一品种疫苗的问题,在《指南》中也有相关规定,主要是建议尽量使用同一个企业的品种完成两剂接种,假如说遇到了异地供应不上同品种的时候,可以采用同种类的其他生产单位疫苗产品进行替换,完成两剂次的接种。

目前,很多人对疫苗接种还有犹豫心理,有人认为大多数人群接种就可以,自己不接种也不会被感染。有人认为现在国内疫情形势比较平稳没有必要接种。王华庆建议,大家都应该去接种疫苗。“绝大多数人都是易感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接种疫苗要形成免疫屏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所以大家都应该去接种疫苗。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越牢固,接种的越快,也就越早一天形成免疫屏障。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不去接种,免疫屏障就建立不起来,一旦有传染源传入,或者有传染源存在的时候,发病或者流行就可能出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经陆续开展了针对60岁以上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吴良有表示,下一步,将在全国积极稳妥地推进6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充分评估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已经为一些有接种意愿,而且身体基础状况比较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使用效果,积极稳妥地推进6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工作。”吴良有说。

3-17岁这部分人群什么时候能接种?张云涛表示,去年中国生物在河南现场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就涵盖了3-17岁年龄段系统性、安全性、免疫原性的临床研究,目前这个年龄段的安全性数据已获得,达到了预期效果,免疫原性、中和抗体检测也已全部完成,近期将和药监局作沟通,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覆盖这部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