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恰逢“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包含内容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过去一年,我们面临的困难挑战也极不寻常。我们遇到了世纪罕见的多重严重冲击。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方面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各大经济板块历史上首次同时遭受重创。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很多,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影响增加。另外,我国局部地区还遭遇到严重的洪涝和台风灾害。

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还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在这份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规划?

去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出GDP具体目标,但年终仍然保持了GDP2.3%的增速,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经济体。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是综合考虑到多方面因素。“一是经济恢复的情况。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就在逐步恢复,包括到三、四季度,状况在不断转好,预计今年的经济总体上能够保持平稳运行。二是考虑基数的因素。从GDP数据表观上看,全年可能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三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居民消费价格直接关系到大家的日常生活,《政府工作报告》给今年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中价格涨幅目标定为上涨3%左右,比去年预期目标下调。孙国君说:“这说明政府有信心把CPI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在CPI中食品价格所占权重比较高,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主要农产品供应有保障,加上生猪产能得到基本恢复,这些都为物价平稳提供基础。”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去年我国新增就业1186万人,大幅超过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既定目标。但今年的目标却定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这样的就业目标是否是留有余地呢?对此,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回应,今年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5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900多万人。现在经济还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条件依然复杂严峻,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多。在这种条件下,这个目标是不低的,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走过2020年,虽然疫情形势逐步得到控制,经济增长慢慢走入正轨,但作为市场的主体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仍然步履维艰。对此,孙国君分析,因为疫情冲击和以往的经济金融危机不同,直接冲击的是我们的消费端,直接冲击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就是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守住底线,守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又是抗风险能力弱的市场主体,我们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如果市场主体出了问题,就业出了问题,那基本民生也会出问题。我们实施的政策围绕着市场主体来进行,所有政策的制定实施,主要的着力点就是帮助抗风险能力弱的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保住了市场主体,不仅为稳就业保民生提供了基础,也意味着我们保住了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从实际效果来看,去年我们的就业指标、经济增长指标都好于预期,以合理的代价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因此,今年在去年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青山常在,生机盎然”。孙国君表示,总体上,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延续和优化去年的政策逻辑和着力点,目标就是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策是“有进有退”,从“退”的方面,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今年财政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下调。“进”的方面,有两个明显增加。第一,中央本级的支出安排是负增长,而中央财政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明显高于去年增速。第二,今年将2.8万亿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意味着财力更快到达基层。也就是说,对中小微企业在政策上再帮一把,帮助他们恢复元气,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孙国君说:“比如在减税方面,继续执行一些制度性减税政策,也包括把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起征点从月收入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也包括对中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再减半征收所得税,这个优惠幅度是很大的。还有中小企业宽带费用要再降10%等等。”

除以上所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这些民生承诺直抵民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五年规划首次专辟一章讲科技,强调科技自主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郭玮分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要加强基础研究。“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对这方面也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基础研究是一个慢变量,必须要踏踏实实去做,所以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要让科学家把‘冷板凳’坐热,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也就是说,企业研发投入可以2倍计入成本,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得到更大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