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石家庄1月19日消息(石家庄台记者刘英志 陈思)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眼下,河北石家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许多基层社区干部一直坚守一线,冲锋在前,石家庄长安区建北街道红珊湾社区书记潘峰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封闭初期,他带领工作人员在口罩、防护服短缺的情况下,挨家挨户进行摸排,并在红珊湾小区建立了微信群,对于群里提出的生活需求,比如柴米油盐等全由工作人员送上门。

  防控一线忙起来,没有白天黑夜。困了,就在办公室里会议桌上眯一会,睡醒了就继续工作,饿了只能匆匆吃两口泡面。

  13日10时,连续高强度工作了十天九夜的潘峰晕倒在社区第四轮核酸检测现场,连续两次心跳、呼吸骤停。现场医护人员紧急心肺复苏急救,他才转危为安。

  两次将潘峰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河北省中医院肾病二科的主任魏晓娜回忆起整个过程,依然很激动。她说:“我们正在做核酸采集工作时,突然听到有人喊大夫,我们抬头一看,前面路上倒着一个穿军大衣的男同志。我们4个人都一块到位了,都是跑过去的。”

  外二科主治医师苏坤第一个冲到了现场。“当时我是最先到达的。他(病人)面色苍白,四肢松软,末梢当时就开始有点发凉了,摸不到脉搏。瞳孔的对光反射当时不太明确,而且没有眨眼,睁着眼睛,很明显是没有意识的。”苏坤说。

  在做完基本判断之后,苏坤马上进行了胸外按压。苏坤回忆说:“也没有多想,就我一个男生,我体力也比较充沛,所以我当时就紧急给他进行了心肺复苏。”

  连续紧张工作一上午的苏坤,体力消耗很大。他说:“本身他(病人)体型比较健壮,所以胸廓比较厚,按起来确实也比较费劲。一分钟里大概按100多次,体力消耗比较大。因为当时穿着防护服,按压完第一轮以后,身上已经开始出汗了。”

  魏晓娜作为现场资历最深的医生,指导着整个施救过程。“他们一边进行心肺复苏,我就一边赶快问居民们有没有硝酸甘油、血压计、听诊器。按了大概两分钟,(病人)呼吸就恢复了。”魏晓娜说。

  病人醒了以后,魏晓娜与他进行了简短的交流。魏晓娜告诉记者:“我问他怎么不舒服,他说他胸疼,所以我要听听他有没有心律失常。”

  与此同时,已经有社区居民拨打了120。抢救的间隙,魏晓娜在电话中简短、专业地交代了病情。“我就赶快跟他们交代了病人有没有发烧,具体什么情况。说他不是发烧,可能是心血管疾病。”魏晓娜告诉记者。

  正在电话沟通的过程中,刚刚苏醒的病人再次出现心脏骤停。魏晓娜回忆说:“正说着,(病人)又心跳骤停了。这回他们又按了一轮,这次时间更短,很快就恢复了。”

  病人在第二次苏醒以后,社区人员已经把血压计、听诊器送了过来。魏晓娜说:“然后我摸他颈动脉,很微弱。我想听听他有没有心律失常,因为我穿着隔离衣,听诊器戴不进去,所以我一着急就把帽子、面屏都摘了。听心率,还挺好。他第二次复苏了以后,心跳好、呼吸好,但是意识不好。”

  在摘下防护服的帽子和面屏的时候,魏晓娜已经全然忘了红珊湾社区里面曾经有过确诊病人,没有隔离保护,危险系数会高很多。魏晓娜说:“没有别的想法,因为听不了,着急他的心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戴不了听诊器,所以就得把帽子摘下来。”

  连续出现两次心脏骤停,病人情况万分危急。病人会不会有脑损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魏晓娜赶紧让社区人员去喊不远处正在进行核酸检测的同事——河北省中医院脑外科的高雪亮和麻醉科的两位大夫,进行进一步的专业研判。“他是我们脑外的医生,水平挺好,所以我就让社区的工作人员赶快去呼叫他。正好有个社区人员骑个电动车,跑得快,所以就有了视频里三个人飞速地奔跑。”魏晓娜说。

  在做完专业性评估和紧急抢救并把病人送上救护车之后,魏晓娜才慢慢了解到,这个身穿绿军大衣的倒地中年男子是红珊湾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名叫潘峰,已经连续高强度地工作了十天九夜。

  在石家庄抗疫一线,还有许许多多像潘峰一样默默坚守在基层一线的防疫人员,在与疫情赛跑的过程中,他们是我们最坚强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