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孙鲁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曾经在电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经典角色江姐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于6月27日21时7分去世。28日,中国电影集团发布讣告。导演田壮壮在朋友圈发文悼念母亲,同时表示,“感谢所有关心妈妈的人”。从银幕上的江姐到为儿童电影尽心竭力的儿影厂厂长,于蓝将自己的人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红心塑造英雄,真情培育儿童”,一片丹心向阳开。

  于蓝,原名于佩文,1921年生于辽宁。

  “九一八事变”之后,年轻的于蓝挥别故土东北,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艺实验剧团,年轻的于蓝开始了她的艺术之路。

  从影70多年来,无论角色大小、无论戏份多少,于蓝都会毫无保留地全身心投入,对每一个角色倾注她全部的爱。

  从1949年开始登上银幕出演《白衣战士》,此后,《龙须沟》中的程娘子、《林家铺子》中的张寡妇、《革命家庭》中的周莲,无论是30年代经济风暴中绝望的妇女,还是血雨腥风年代里坚强的母亲,于蓝在光影的世界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闪光动人的人物形象。1962年,于蓝被推举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1965年,电影《烈火中永生》上映。电影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真实展现了重庆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与敌人的殊死斗争。片中的江姐由于蓝出演,为了收集创作素材,于蓝来到重庆,寻访了当年与江姐的原型接触过的人,最终在影片中饱含深情地展现了一位女性、一位母亲柔肠百转的革命情怀。

  “不要用眼泪告别,让我们用欢笑来迎接胜利……”

  “她是如此的平静,却让我们心中掀起波澜;她没有哭泣,却让我们为她流泪满面;她没等到自由的时刻,却让我们看到窗外的蓝天。”《烈火中永生》的江姐成为于蓝表演生涯的巅峰之作,真挚、朴实的表演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观众。无数观众被于蓝饰演的江姐这一人物打动,纷纷给于蓝写信,向她表达敬意。而于蓝认为,这是属于一个角色的荣誉。她说:“我觉得这么多的共产党人就要解放大西南了,全国已经飘起红旗了,新中国已经诞生了,马上胜利就到来,为之奋斗的美好的时刻就来了。但是这个时候,敌人要对他们下毒手了,在这种时刻能够从容地就义,我感觉到很了不得。”

  除了塑造许多经典角色,于蓝还为我国的儿童电影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81年,已是花甲之年的于蓝受命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并出任首任厂长。在简陋艰苦的环境下,她带着年轻电影人不懈努力,拍出了《红象》《少年彭德怀》等优秀影片。

  于蓝凭着一颗热爱儿童的心,团结带领全厂人员艰苦奋斗十几年,终于创建了我国唯一的儿童影片生产创作研究基地。原儿影厂副厂长陈锦俶也时常回忆起和于蓝并肩奋斗的岁月:“刚开始建厂的时候,我们就在北影靠着街面的那条街上盖了一排木屋,我们就在那里办公。当时那里天很冷,屋里是生火的,外面很冷,她要开门,在她拉门时,门上的弹簧一弹,就把她的手指切断了。她对自己的身体不是特别在意,她真的是一心扑在事业上。”

  多年来于蓝为中国儿童电影费尽了心血,她对艺术的执着和对儿影尽职尽责的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2009年,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江西南昌举行,88岁高龄的于蓝荣获终身成就奖。她说:“我记得你们告诉我生命是宝贵的,不要虚度终生,这句话我永远记住,感谢党,感谢人民。”

  在儿子眼中,于蓝是慈祥的母亲,也是始终敬业的电影人。

  田壮壮说:“每天早上练功,一直到她不当演员为止,她还在运动,那时她大概有80多岁了,也已经压不了腿了。你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效忠于这个行业,就要忠诚于这个行业。”

  作为一名演员,于蓝始终保持着朴素的平常心,正如她在自传《苦乐无边读人生》中写道:“我本是一个幼稚无知的孩子,一个迂腐不聪的党员。因为跟随党的队伍,经历了不寻常的历程,才逐渐成为党的文艺战士。在这些历程中,尽管有不少的艰苦与酸涩,但我感到更多的是珍贵和自豪!”

  28日,电影人和观众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发文悼念,大家表示,在观众心里,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间会过去,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她——于蓝,一片丹心向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