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5月11日发布的疫情通报显示,5月10日,全国连续26天无新增死亡病例,现有重症病例首次降至10例以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0例以下。最近14天,7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本土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继续增加。要查明感染源和传播路径,做好追踪管理、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切断传播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11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和医疗、疾控专家就北京市疫情防控管理等回答媒体提问。

  目前,北京共发现和报告了593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输入性病例377例,占总病例数的64%。北京已连续25天没有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表示,疫情防控初期,104所发热门诊分布在二三级医院起到了“探头”和“预警机”作用,为后期提高治愈率、控制病亡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雷海潮介绍:“我们都能够迅速发现、迅速诊断,因为比较早期就培训了核酸检测方面的能力,我们在1月中旬全市17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已经具备了核酸检测的能力,而且我们比较早的就鼓励三级医院要率先探索核酸检测方面的服务项目的开展,到2月初我们已经有一些三级甲等医院具备了核酸检测方面的能力,这对于早期快诊快检起到了推动作用。”

  北京市能够进行核酸检测的机构已经跃升到67所,每天核酸检验检测能力达48000份,实现了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目标。“五一”之后,北京地区二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已恢复到平时70%左右的水平,总的病床使用率达60-7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量已经接近平时正常的诊疗服务情况,北京市还有178所机构提供了体检服务。雷海潮表示,无论京内还是京外的患者,非急诊都要坚持预约服务。雷海潮介绍:“我们在推进预约制的同时还要坚持在门急诊测体温,要进行必要的筛查,要询问病史,要查看大家的健康宝绿码或者是行程方面的信息记录。我们现在对发热门诊和住院的患者是要进行核酸检测的。我们利用一些另外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服务,比如对口支援,还有网上的远程诊疗服务。”

  2月29日,北京出现了首例境外输入病例,且每天从北京口岸入境的旅客多达5000-8000人,国际航班高达30-40架次,境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小汤山医院自3月16日启用到4月28日最后一名患者出院,整体运行了44天,累计筛查2175人,报告确诊病例54人,疑似病例27人,1千多名医护人员做到了零感染。雷海潮表示,将根据小汤山医院的学科优势和特长,考虑日常发挥它的相关功能。雷海潮介绍:“今后要在比较擅长健康管理和康复医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壮大其他的专业,比如呼吸、心血管等综合专业救治能力的提升,同时小汤山医院在完成筛查救治的阶段性任务之后,我们现在也正在考虑要进一步提升小汤山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准备建立一个大型的实验室,未来小汤山医院还有可能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

  自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重要的防控力量,通过预警分诊的方式“初筛”把疑似的,例如有发热、呼吸道症状,且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及时甄别出来,由120专车转诊到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琤琤表示,无论是周末、节假日,甚至夜间24小时不间断,守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门,确保患者就医安全,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韩琤琤介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我们主要是通过电话方式,每天两次,连续14天,要通过电话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他在这14天的封闭式管理过程中,所有健康方面的问题都由家庭医生团队来负责承担,假设他在这14天中出现了发热、呼吸道症状,家庭医生要负责给他联系120,把他转诊到大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就诊。假设他没有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也就是基础慢病的用药没有了,家庭医生还要派人去给他送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