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9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顺延一个多月后,备受关注的高校“强基计划”简章近日陆续发布。根据今年年初教育部的要求,今年起,高校将取消自主招生政策,实施“强基计划”,即强化基础学科计划,并在首批36所“双一流A类”高校中试点实施,考核时间将安排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

  日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36所名校相继发布了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5月9日起,高三考生可以登录“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按照要求网上报名。那么,首次实施的“强基计划”是否是自主招生的替代政策,两者之间有何不同?面对全新的考核标准,哪些学生适合报考?如何备考?

  从目前已发布的招生简章来看,各高校均按照教育部规定选择基础学科进行招生,拿出了基础学科王牌专业。比如,北京大学将包括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类、哲学类等10个招生专业纳入“强基计划”;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也明确强调,参与“强基计划”的学科专业都是学校入围世界一流学科专业或教育部学科评估A+、A的学科;清华大学招生专业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通过“强基计划”招收的学生在入学后,将分别进入清华新成立的5个书院进行培养。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余潇潇介绍,学校新设立了日新书院、致理书院、探微书院、未央书院、行健书院5个书院来统筹推进“强基计划”的人才培养。对学生单独编班,专门定制高水平的通识课程,在提高专业核心课程质量的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性的学习,实施导师制和小班化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

  与传统的自主招生政策相比,“强基计划”更加强调将招生和培养进行一体化改革,强调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同时,不再给学生降分录取优惠,而是以高考成绩为入围门槛,最后,按照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录取。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招生工作处处长王福介绍,“强基计划”选择的是能够在基础专业研究上“耐得住寂寞”的学生。王福表示,一类是高考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另一类是在基础学科领域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并有志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考生,可以进行报考。

  余潇潇也表示,“强基计划”不仅是一个招生计划,更是学校人才选拔培养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为国家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输送数理基础更为扎实的高质量人才。学校希望报考的学生志向远大,首先有着一颗创新报国的决心;第二需要志趣坚定,明确自己的志向,也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第三是禀赋优异,最核心的是未来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的研究工作。而对于还没有想好喜欢什么学科、未来希望从事什么领域工作的学生来说,在选择“强基计划”的时候就需要慎重。

  由于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自主招生政策取消的第一年。此前,不少考生希望能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名校,对此,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建议,“强基计划”更重视基础学科水平与潜力,更适合学科上的尖子生,同时需要考生真的热爱基础学科,不能将其当成进入名校的“跳板”。

  陈志文认为,“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完全是两码事。“强基计划”不适合大多数人,只适合学科上极其优秀的学生,比如数学特别好,或者物理特别好,某一科特别优秀;第二,学生需要真的感兴趣和能坚持,因为不能换专业。自主招生最多在90多所高校,招收2万多人。 “强基计划”只有36所高校,招生人数只有5000人。“强基计划”是要培养高精尖的基础学科人才,适合的人非常少,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要踏实准备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