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8日消息(记者车丽 河北台记者李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天(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在宏观政策“六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六保”的目标,而保居民就业成为六保之首。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保障好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当下,做好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消费扶贫行动步伐加快,实现“保就业”的目标?扶贫产业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梁家湾村的扶贫车间,在核桃初加工的微车间,刘翠芳和村里的4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起当起了上班族,有了稳定的增收。刘翠芳说:“在村里干,既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天也能挣个五六十块钱,这一个月下来就是一千七八,一年下来就是两万多。”

  像这样的扶贫微车间在石家庄市有102个,带动了近20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刘翠芳所在的微车间,依托的是赞皇县利通商贸有限公司,作为当地最大的核桃加工企业,下设的56个微车间每年核桃的加工量达四万多吨,其中三分之二需要从新疆、云南等地采购。石家庄市赞皇县利通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翟立朋说,受疫情影响,外地的核桃运不过来,企业便迟迟无法开工。“最紧张的时候连一天的量都不够,一天微车间需要30吨(核桃),但是咱们总公司的库存只有十几吨,所以没法开展生产。”

  石家庄市赞皇县农业农村部门便紧急协调车辆,开通涉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帮助企业打通运输通道,同时,核桃运过来一批便组织一批微车间复工生产。石家庄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赵永利表示,通过一对一的帮扶,目前石家庄市39家扶贫龙头企业,102个扶贫微车间已经全部复工。今年的850多个扶贫项目也在陆续开工。赵永利说:“我们现在产业覆盖率达到了188%,什么概念呢?就是一个贫困户能享受到1.88个产业的覆盖,今年这854个项目实施完以后,对农民又多了一层保障。”

  截至4月10日,全国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率超过95%,各地驻村工作队全部到岗,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和帮扶干部超计划数完成任务并继续增加。今年,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占去年人数超过90%的有14个省市,包括安徽、山西、山东、重庆、福建、云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

  针对疫情影响,安徽省安庆市全面落实奖励补助政策,密切监测生产经营状况,重点帮扶生产暂时困难车间渡过难关,推动扶贫车间达产、释放产能。目前,安庆市206家就业扶贫车间也全部复工。安徽省安庆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中群表示:“我们专门出台了针对疫情期间促进贫困劳动者的就业政策并加大落实力度。到3月底,疫情防控期间的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小微企业一次性就业补贴、新增就业岗位扶贫车间就业补贴、一次性复工复产的补助、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补贴等五大扶持政策已经兑现600多万元。”

  目前,中西部22个省份安排扶贫项目37.9万个,已开工项目28.11万个,开工率74.10%,开工率高于80%的有7个省市,包括河南、安徽、重庆、广西、江西、贵州、湖南。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表示,各地积极化解疫情影响,扶贫产业的生产正加快步伐。吴华介绍:“比如在生产环节采取一些弥补措施,发展短平快的项目。在流通环节上,加强市场信息的服务,促进产销对接,生产的东西要卖得出去。在消费促进上,我们开展了消费扶贫行动,帮助贫困地区的扶贫产品卖得掉、卖得好。同时,在生产资金支持上有财政的奖补,还有金融资金的支持,对贫困农户的扶贫小额信贷,做到应贷尽贷。通过这些措施,促进扶贫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