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0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见习记者郭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春节因素,导致1月、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大幅上涨,这也让很多人为3月的物价情况捏了一把汗。

  今天(10日)公布的物价数据给大家吃了一粒“定心丸”。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至4.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至1.5%。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环比由涨转降。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企业复工复产节奏加快,我国CPI年内高点是否已经过去?国际市场、全球各大央行向市场大规模投放资金会不会传导至国内带来通胀压力?

  3月份,CPI同比上涨4.3%,重回“4”时代。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上涨18.3%,涨幅回落3.6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116.4%,涨幅回落18.8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0.1%;鲜果价格下降6.1%,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环比价格回落趋势更为明显,CPI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1.2%。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复工复产逐步加快,交通物流逐渐恢复,保供稳价措施持续加力。食品价格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因素。食品中粮油供应稳定,粮食价格持平,食用油价格下降0.1%,春季时令菜上市量增加,运物流运输成本下降,鲜菜价格下降12.2%。”

  让大家“耿耿于怀”的猪肉价格在3月终于回落。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分析,其中的原因除了屠宰企业复工复产、生猪调运逐步畅通,也与近期储备冻肉的投放有直接关系。他说:“随着我国抗击疫情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完全可以预测生猪的价格会进一步有所回落。3月份CPI中,猪肉价格上涨的贡献还是超过了60%,所以了解物价上涨情况,还得盯住猪肉价格。下一步,随着复工复产进度的加快,我们还是要着力加大生猪的生产、流通。”

  3月CPI涨幅回落较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非食品价格涨幅的回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分析,交通、居住、旅游服务和医疗保健类价格都在回落。她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从年初以来非常罕见的累计的跌幅,再加上受疫情影响,国内出行需求的减少,都使得交通类价格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回落。除了交通之外,居住类、旅游服务类、医疗保健类价格也都呈现稳中略降的态势。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回落,同时非食品类的价格也是稳中略降,使得整个CPI运行的中枢保持平稳状态的同时,总指数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月度回落。”

  一季度,CPI同比上涨4.9%。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这充分说明疫情对物价的影响只是暂时的,CPI在今年2月已经达到年内高点,接下来物价将呈现下行态势。他表示:“去年的基数比较高,所以今年应该会有所下行。因为它在2月份已经达到高点,所以CPI接下来应该是一个下行的趋势。”

  3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有所扩大,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1%。

  对于PPI下降的原因,姚景源表示:“疫情原因导致我们工业品出厂价格出现下降的态势。随着逐步复工复产,这方面有一定的缓解。但是现在来看,复产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上下游产业链等一系列问题。”

  3月,疫情在海外加速蔓延,国际原油价格遭到“腰斩”。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冲击,我国石油石化链条上的原材料和中间品价格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需求进一步萎缩,进而使得我国PPI持续在回落通道中前行。那么,接下来PPI是否还会继续回落?郭丽岩判断:“像黑色,包括有色类的价格环比也都处在跌幅扩大的状态。本质上可能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主要经济体的工业类需求下降相关。所以PPI未来的走势其实也取决于疫情在全球出现拐点的时间,和它对主要经济体的生产、交通运输,尤其是下游制造业恢复需求的影响情况,以及这些影响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影响幅度有多大等。国内外市场上对PPI的趋势判断还是有一些不确定性的。”

  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国际市场上各大央行祭出利器——大规模向市场投放资金。这种大规模“放水”的举动也带来通胀隐患,这是否会传导至国内?李迅雷认为,这种担忧目前大可不必,因为各大央行是为了刺激需求,让经济不至于停滞才采取的措施,相比通胀风险,需求不足才是更危险的。

  李迅雷说:“现在主要还是因为流动性的危机,资金还是往外走的。各国‘放水’,钱还是比较紧的,并不宽松,所以现在利率也没有显著下降。需求还是不足,像汽车销量都在往下走,房地产也销不动,所以总体来讲,整个需求在下降。这样来讲,我们还是面临通缩的压力。”

  对于我国下一步将采取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姚景源建议:“我觉得我们可以改为扩张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来推动债券市场运行,使得我们的复工复产,包括整个经济的恢复,能够走向更好的、更加扎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