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7日消息(记者车丽 孙鲁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27日)发布疫情通报显示,截至26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0个省区市报告累计确诊病例2744例,现有重症病例461例,累计死亡病例80例,累计治愈出院51例。现有疑似病例579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2799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583人,有30453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目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刻,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包括农村社区的动员能力,实行地毯式的追踪、网格化的管理,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有效实现防输入、防蔓延、防输出。

  社区是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将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具体要做到“入网入格入家庭”。进行外来人员管控追踪,是当前社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根本手段。

  贺青华说:“要以社区为网格,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摸排人员往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重点追踪来自疫情发生地区武汉市的人员,进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监测其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输入。建设专兼职队伍,借大数据手段,提高追踪敏感性和精细化程度,确保追踪到人、登记在册、社区管理、上门观察,一旦发现疫情,立刻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隔离。”

  随着越来越多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被诊断,他们的密切接触者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其追踪管理压力不断增大。贺青华表示,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重点在社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加强与社区的配合,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判定密切接触者,同时积极指导社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情况及时启动排查、诊断、隔离治疗等程序,并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传送至定点医院的各项准备。此外,环境整治要做实。

  贺青华表示:“严格对社区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特别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环境整治和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监管,把环境卫生整治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防止疾病的传播。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致病生物孳生环境。”

  社区是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基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社区医院或将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贺青华回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有了部署安排,要求各地掌握基层力量,加强人员调配,开展咨询和分时分类预约筛查,疏解门诊流量,必要时对条件差的要指定专门的、有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点对点、机构对机构、人对人的帮扶。

  国务院办公厅27日发布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延长假期至2月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呼吸道感染病,近距离飞沫传播是主要的途径,减少人员出行和聚集,是最重要的中断措施。有记者关注是否还会延长假期?贺青华回应:至于下一步如何,要密切关注疫情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再进一步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目前,30个省(区、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社区排查中,有武汉旅行史的人员该如何配合?冯录召建议,在14天内去过武汉,有旅行史或者居住史的人员应该做到主动隔离。冯录召说:“要尽快到所在社区或者村里进行登记,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自离开疾病密集的地区,比如从武汉回来14天内,连续每天要进行健康的自我监测,每天2次测量体温,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接触机会。如果出现了可疑的症状,比如发热、咳嗽或者咽痛、呼吸困难,甚至腹泻、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到发热门诊或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