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央广网

网络支付新规结束民意征集:跨行转账或将不再免费

2015-08-28 15:55: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28日消息(记者庄胜春)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今天(28日)结束公开征求意见。因为此前网络支付一直处于自由生长状态,“监管之手”的介入使其一再引发争议、也伴有不少误读。

  意见稿首次将支付账户分为两大类——“综合账户”和“消费账户”进行相关规定。综合账户指“支付账户余额可以用于消费、转账以及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或服务”的账户,消费账户余额则仅可用于消费以及转账至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那么,意见稿都有哪些核心规定与用户使用密切相关的呢?

  焦点1:免费跨行转账时代可能结束

  根据意见稿第17条规定,用户若想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转账给他人银行卡账户,必须通过自己名下银行卡进行转账,而不像现在,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直接免手续费转账。

  这样一来,一方面,用户在交房租、慈善捐款时,只能选择去银行网点、或者网银进行汇款。如果是跨行转账,银行则大都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焦点2:支付账户余额付款面临限额

  意见稿规定,支付机构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最多不超过5000元、综合类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20万元,消费类支付账户不超过10万元。这在此前被普遍解读为“网络支付最高限额5000元”,网购族吐槽声一片。

  对此,权威人士很快给出澄清——如此规定,是想让第三方支付就做资金支付的通道,别变成资金沉淀的一个平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说,这对普通网购族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蔡洪波:网络支付最高限额5000元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对支付进行限额主要是针对支付账户余额这种操作方式交易。在最高层次级别上,实际上是没有额度限制的,只需要客户跟支付公司约定就可以了。要是通过其他方式支付,比方通过网关支付和绑定银行快捷支付是没有额度限制的。

  不过,尽管相关规定对银行快捷支付没有额度限制,在实际操作中,几大行却都给出了限额。在这种情况下,网购族的大额消费仍然面临瓶颈。

  焦点3:开户身份验证可能更繁琐

  意见稿第9条规定,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当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核实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按规定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影印件,并通过三个(含)以上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进行多重交叉验证;理财账户要求则更高。

  而现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大都只需身份证、银行卡这两种方式来证明“你是你”即可。

  面临免费跨行转账时代可能结束、支付账户余额付款面临限额、开户身份验证可能更繁琐等等这些改变,各方都有哪些反馈呢?

  限额和便利性,是各方讨论的核心。

  事实上,早在今年三月文件制定过程中,讨论就已经开始。当时,央行条法司司长穆怀朋就曾对此进行明确。

  穆怀朋:这个办法的关键支点不是在限额,而是在怎么样控制网络支付过程中各种环节中的风险。

  如穆怀朋所说,网络支付的发展虽然带来巨大便利,也蕴含巨大风险——因为第三方支付很多资金流向是没有跟银行挂钩的,安全监管不足、流向也难以监控,不仅使用户资金安全受到威胁,也不利于国家对洗钱、海外热钱通过“地下钱庄”流入中国的监管。

  互联网金融独立评论人陈宇:央行出台这个管理办法是怕支付机构从一个支付公司变成了一个吸收存款的公司。最终是为了保护老百姓流动的一个资金安全的考虑。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汇总整理部分金融机构的意见建议显示,希望提升各类支付账户余额付款限额;给予无密支付更多支持,可由支付机构全额承担带来的风险损失。

  还有不少网购族的担心是,如果规定了支付账户余额付款限额,转入银行快捷支付过程中,会不会不再像过去一样,1、2秒即可完成支付,而需更长时间?

  另外,对于开户门槛问题,曾有官方人士解释,是针对不少机构为“黄赌毒”、洗钱、恐怖融资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的现状。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过高的门槛会与普惠金融存在冲突,比如,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缺少社会化验证渠道。建议实行一定限额下的较低门槛准入——比如仅有身份证验证即可,进而强调事中事后监控。

编辑:许璐娜

关键词:网络支付;跨行支付;网购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网络支付征意见稿被称史上最严 业内:玩不下去

2015-08-11 06:06:00

央行称消费者对支付业务风险警惕性不足

2015-08-08 06:11:00

网络支付限额的规定兼顾资金安全与支付便捷

2015-08-06 20:43: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