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央广网

中国学者64篇论文再遭国际期刊撤回 涉同行评审过程造假

2015-08-20 18:15: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20日消息(记者丁飞 张闻 实习记者陈伊玲)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继几个月前英国BMC出版社撤回43篇论文后,其母公司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再掀论文批量“下架”事件。当地时间本月18号,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总结两次论文撤回事件的缘由,都是源于同行评议过程虚假。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声明称,他们的期刊编辑最先发现一些论文的评议人电子邮件地址的真实性存在问题,随后展开的内部调查发现了伪造的同行评议报告。施普林格集团执行副总裁威廉·柯蒂斯接受采访时透露了部分细节。

  威廉·柯蒂斯:有些“行为”似乎是机构所为,这些机构向母语为非英语的论文作者提供文字修改润色和论文提交方面的服务。去年开始的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端倪,这些论文多数是那时提交的,他们中间推荐了虚假的评审者试图“骗”过编辑的眼睛。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这64篇论文的同行评议过程受到不正当影响。

  施普林格集团和柯蒂斯的声明中都没有明确指出眼下64篇涉事论文来自哪个国家。但记者在此集团网站搜索到的被撤回论文目录显示,大部分论文作者来自中国,包括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研究人员,主要来自高校。

  类似的场景今年3月也发生过。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27日报道,总部设在英国的BMC出版社,出版277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被撤回论文的不完全名单显示,其中大部分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的大学,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和上海交大医学院。

  同行评议过程造假、中国学者论文再遭国际期刊撤回;接连事件的背后是中国学术风气浮夸的外在显现还是另有更深层次的症结所在?

  威廉·柯蒂斯:这次撤回的论文其中虽然不少是中国研究人员,不过这个数量相比于他们去年收到来自中国的论文总数来说是一个小的部分。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中国独有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伪造同行评议的现象影响着全球学术界。

  专门追踪学术论文质量的“撤稿观察”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3年里,因同行评议造假行为遭撤的论文数量占到该网站记录的全部遭撤论文总数的15%。

  同行评审,英文原称为“Peer review”,是许多国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重要一环,一种旨在保证学术论文真实性的数据核实过程,有时就类似于陪审员制度。出版方通过让同领域专家阅读论文,从而判断是否录取投送的稿件,以保证学术论文的质量。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由于一些研究人员越来越渴望得到认可、褒奖以及学术上的发展,甚至不惜为此铤而走险,所以整个同行评审体系近年来开始接受审查,一些缺陷和不足浮出水面,包括敷衍评审、给友情分甚至还有彻底的学术欺诈等等。

  熊丙奇:同行评审制度它一般来讲是这样的,在论文发表之前,要跟同行专家来进行评审,评审的意见将作为发表的最重要的意见。同行评审一般由出版社去找专家,来进行评审,但现在可能也会出现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可能有的主管机构,让作者提供一个同行评语的资料。二是有的虽然由出版社或杂志去找专家,再让同行批准,但可能最后也有人知道哪些专家来进行评审,会打招呼,然后就被认为学术价值的评价有失公证。

  国际上,仅去年,科学论文造假撤稿的故事,就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有震惊学术界的“小保方晴子事件”,有伪造艾滋病毒疫苗正在面临刑事指控的学者,也有出版公司一次性撤回60篇论文,还有研究人员呈送伪造的同行评议,以提高自己论文的含金量。

  2014年重大撤稿事件,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就是从英国《自然》杂志撤稿的两篇STAP干细胞论文。这两篇论文由日本的小保方晴子呈交,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小保方晴子的实验方法,可以产生“万能细胞”。但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戴维斯分校的发现无法重复研究结果,对论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自然》的编辑们称当时未发现这些错误,本不应为此次事件负全部责任的小保方晴子导师、日本著名科学家笹井芳树在这一丑闻揭露后自杀身亡。

  此外台湾屏东教育大学副教授陈震远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JVC)投稿了60篇论文,根据JVC的审稿制度,作者投稿时可推荐审稿专家。陈震远利用伪造的人头账号进行论文同行审查,相等于自己的论文自己审。JVC的出版公司,位于伦敦的SAGE公司于2013年发现问题,经过一年的调查,决定撤销陈震远的60篇论文。

  另外有还有撤销论文还引发了关于谁该为可能的学术不端承担最终责任的讨论的案例。医学界权威杂志《柳叶刀》上刊登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所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心脏肝细胞专家Piero Anversa和同事们关于肝细胞研究的一篇论文,随后杂志出于不可靠数据的缘故撤回了这篇论文。Piero Anversa以损害其职业前景为由对哈佛大学和布莱根妇女医院发起了诉讼,认为由两家机构发起的调查损害了他们的职业生涯,Piero Anversa表示自己当时并未意识到有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并将责任推给已撤回论文的第一作者。

  同行评审造假,谁该负责?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某英文杂志副主编孙学军告诉记者:“近来出现规模性的同行评审造假,期刊的学术编辑队伍确实要承担责任。”

  孙学军解释,他自己也参与过大量寻找同行评审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方便,不少编辑会采用投稿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作为同行专家。这里就会出问题,作者自己推荐的人,很可能是和自己关系友好的同行。更有甚者,不少同行审议完全是虚构出来的,包括邮件地址。而由于学术编辑义务劳动等现实原因,他们对稿件进行非常详细的审查就显得十分困难。

编辑:朱琪

关键词:论文;国家期刊;同行评审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