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中国迎首个国家公祭日 祭奠30万遇难同胞

2014-12-13 18:32: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南京12月13日消息(记者聂宏杰)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始,一万名各界代表佩戴白花静静肃立。公祭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名义举行,体现出国家公祭最高规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然而今天,日本政府公然否认这一事实,甚至怀疑在他们的屠刀下幸免于难的幸存者的身份,这无疑给幸存者和死难者家属造成了更深的伤害。

  历史不容篡改,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宪文领衔、由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参与编辑的《南京大屠杀全史》,用大量历史资料,包括日伪政府的相关档案、幸存者的回忆、战后法庭审判的调查档案等,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荒谬言论。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宪文:对占领区的地方的老百姓不能杀害,对占领区已经放下武器的对方的军人包括战俘不能杀害。这是世界各国形成的条约规定的。东京审判判决的结果不能否认,都要尊重判决,那是法律的公正的判决。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于1985年,自1994年起开始组织公祭活动。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师范大学严海建副教授认为,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既是对死难者的祭告,又是对民族苦难记忆的升华。

  严海建:我们的国家公祭日叫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这里面实际上有两个层面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是死难者作为一个中心的位置,对他的祭告。我们以往纪念或者仪式,都是作为一种批判日本右翼或者是一些不良的政客的不负责任的言论的反映。我们今天把这个死难者重新把它回归到一个主体性的“人”的位置上,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另外,为什么强调国家公祭,就我们以前可能没有意识到它实际上是我们民族的苦难祭日的一个象征,国家公祭带来的这个影响,它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的关注,这样能够使它从这个城市记忆或者我们讲的群体的记忆,变成这个民族国家记忆的一部分,变成世界记忆的一部分。

  以国家的名义设立纪念日我国不是首例,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都是以国家名义设立的纪念日。

  军事专家罗援指出,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与上述纪念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将使南京大屠杀成为世界人民集体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援:设立公祭日给我们全国,也给我们全军敲响了警钟,南京大屠杀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是南京大屠杀的警钟却亘古长鸣。我们必须牢记国耻,勿忘国殇,在富国的同时必须要强军,落后必然挨打,软弱必然挨打,我们这支军队还要保持一种高度的警惕,要常备不懈,居安思危,特别是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要杜绝南京大屠杀的再现。

编辑:李岸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