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真实甲午》第一集:来自敌人的敬礼

2014-08-01 17:5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1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94年8月1号,中日正式宣战,从此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并影响了世界格局。从今天开始,中国之声联合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推出50集专栏节目《真实甲午》,以1894、1954、2014三个甲午年为历史坐标,通过每个节点前后的海军之变和国运之变,揭开历史的真实细节,追问中国战败的真实原因,探求中国在海军、海权、海洋的主张和思路。

  1895年2月17日,这一天是中国农历正月二十三。按照北方传统习惯,此时应该还没有结束春节的喜庆。但是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失去作战能力的北洋海军,已经在2月14日与日本签订了“降约”;北洋海军提督、59岁的舰队司令丁汝昌也在2天前已经自杀身亡;在自杀的前几天,丁汝昌曾亲率北洋海军几艘仍然具有作战能力的军舰,依托刘公岛进行了抗击作战,但苦战多日,却盼不到援军。绝望的丁汝昌最终选择了自杀殉国。丁汝昌自杀后刘公岛上的一些官员和洋员,假借丁汝昌的名义起草了投降书,北洋舰队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17日这一天,刘公岛上空阴云低布、冷雨潇潇。不算开阔的威海湾海面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场面反差极为鲜明:一边是日舰编队从威海北口徐徐驶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下令旗舰“松岛”号奏起了日本国歌“君之代”,舰上的日本水兵欢呼雀跃;另一边,北洋的官兵们站在被降下黄龙军旗、拆去武器的军舰甲板上,看着日本人在自己的舰上升起了“膏药旗”。

  下午3点,在凄风冷雨中,丁汝昌等六人的灵柩被抬上已经拆下武器的“康济”号军舰。此前一天,当伊东祐亨听说,丁汝昌等人的灵柩将用民船运回大陆时,这名日本军人十分惊讶,他说“丁提督力战身败,如果用民船运送他的灵柩未免荒唐。”于是,他提出用“康济”舰载送北洋海军的将领遗体。此刻,停泊在港内的日本军舰停止了奏乐,伊东祐亨命令各舰官兵甲板集合。所有现场的日本军人在寂静和肃穆中静静地目送中国将领的遗体被抬上军舰。

  4点,“康济”舰拉响了汽笛,起航驶离刘公岛。日本联合舰队各舰鸣炮,向北洋海军阵亡将领致哀。这是来自敌人的敬礼!曾经樯橹如云、旌旗当空的北洋海军,至此不再存在。

  和敌人的敬礼截然不同的是,清廷对自杀殉国的丁汝昌,不仅剥夺了他的职籍,没收家产,还将其灵柩加3道铜箍捆锁,涂黑漆以示谢罪,并不准其下葬。直至17年后才得以入土为安。

  这两个对比强烈的细节曾经引得后人议论,也特别值得今人思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正是甲午战争爆发的“双甲子”纪念。这场以海战决定胜负,改变中日两国命运的战争,其中哪些真实的历史细节对今天的海军建设、海防观念会有启发?在海洋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更好维护钓鱼岛及南海海权?如何吸取曾经漠视海洋国土带来的教训,增强中华民族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意识。从今天开始,中国之声将以专题形式,从军事史的角度,为大家讲述三个甲午前后的海事风雨。

编辑:李岸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