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武汉中学校长走访美国多所大学 讲述“留学真经”

2014-03-25 17:31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3月25日消息(记者张闻)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如今走出国门的学子越来越多,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哪些误区需要避免?今年年初,武汉六中国际部校长刘燕海花费了两周时间,自驾数千公里,深度走访美国的12所知名大学,最后将收集的资料用日记体的形式汇编成近万字的“美国留学宝典”。

  一路走一路记,刘校长了解了不少留学生的困惑。中央台记者专访了这位一直“在路上”的校长,来听听他的这本“西游记”里记录了哪些留学真经。

  凯鲁亚克在《在路上》里写道"城市只是符号,是路上歇息片刻的驿站,每当我们抵达一个地点,却发现梦想仍在远方,于是只有继续前进。"这种迷茫像极了拼命苦读到西方留学的一批批青年学子的切身感受。记者与刘燕海的对话也是从这个群体的困惑与迷茫开始的。

  迷茫一:在出国选择学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指标?如何获取信息?

  刘燕海:因为现在中国的学生和家长主要看的是排名,他对于这个学校到底有多大的规模,他都不了解。学校有一流的建筑也要有一流的大师。会和当地的招生部门和国际学生的服务部门,还有学术部门,基本上都会和这三个部门去进行接触。美国的大学它有一个非常开放性的服务体系,不管你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你可以在他们的网络在线当中去预约。

  迷茫二:有些学生托福成绩、专业成绩都很好,但为什么在国外却听不懂课?

  刘燕海:中国学生在出国前,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托福、雅思、SAT的这种英语考试的准备上,而忽略了我们所称的叫做学术英语的准备、学科英语的准备。所以这个部分来说就是非常大的遗憾,如果我们的中国学生用他们高考学习的知识深度,同时再能转换为英语学习的能力。中国学生将可以在海外大学当中获得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迷茫三:很多国内的是尖子生,为什么在美国很难拿到高分的肯定呢?

  刘海燕:美国大学当中尤其是本科教育很多课堂都是通过讨论来完成老师教学,老师提出一个观点由学生分组,然后要针对这个观点进行完全深度的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同学们之间进行辩论和博弈。所以如果一个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上能够表现好,他在课下的阅读量要远远超过老师提供材料的3到4倍。所以美国教育当中他有一个就是由一个起点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动力和组织创作力,而不是现在国内我们来说的就是课堂属于老师,老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刘校长所回答的三个迷茫事实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美教育间最本质的差异,美国的学校强调学生的自我激发,而我们的教育则习惯了让孩子们被动的完成任务。

  从20年前的《北京人在纽约》到10年前的低龄出国热,再到现在的"尖子生"高中毕业直接去国外读大学的风潮,数字显示,近五年来我国的出国的人数比过去30年的总数还要多。光是去年(2013年)一年,就有约40万人留洋,如果要问这40万人,为什么非要走出去?可能很多人的答案会是因为我们想体验国际化的教育,而对此校长刘燕海此行最大的收获恰恰是重新审视了"国际教育"这样一个命题。

  刘燕海:中国的国际教育不等于追随西方化,国际教育不等于出国教育。现在我们一接受国际教育就说我们要考托福。但实际上一个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首先是要把自己本国的语言学好以后,再转换为用其他的语言对自己本国文化进行理解,再和其他文化对接。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姜萍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