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一高校宿舍出新规,规定无特殊情况研究生九点没起床、本科生八点没起床要扣行为分5分。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有人支持,认为这能够规范学生作息,有些则认为这忽视了学生个体在学习和研究安排上的不同需求。

  不考虑组织管理的因素,想让大家都拥有一个早起的生活习惯,这样的愿望科学吗?个体的生物节律能够被培养吗?“天生晚睡”能放心熬夜吗?电子产品为何耽误人们入睡,却又叫不醒一个想睡觉的人?

  早起就是好?

  人这一生大约应该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能“睡到自然醒”如今成了不少人的一个美好愿望。

  怎么睡才叫自然呢?

  人体是睡眠还是清醒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昼夜节律调节,还有一个是睡眠稳态调节。

  昼夜节律调节是指,一般来讲,天亮的时候皮质醇分泌增多,人就处于一种清醒、警觉的状态;天黑下来,褪黑素分泌增多,皮质醇分泌减少,人就会感到困倦,要睡觉。睡眠稳态调节则是说,一个人清醒的时间越长,就越想睡觉;睡得越久,就越愿意醒来。

  这是大致的规律。皮质醇和褪黑素的分泌则因人而异,不是“定点分泌”的,不是到时间一吹哨,褪黑素就跑出来,让大家集体犯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教授介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节律,但是可以去调整的,形成生活的规律和习惯。比如,每天早上5:30起床,前面10天是被闹钟叫醒的,但是到第11天或以后可能不用闹钟就会醒了。

  但袁勇贵指出,有规律的作息非常重要,不过每个人身体的节律和睡眠的需求都不一样,比要求统一“早起”更重要的是,不要频繁打破自己身体的规律。“有些人可能每天需要睡眠8个小时甚至10个小时,但也有的人可能睡6个小时就可以了。每个研究生做的研究也不一样,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比如有些人要夜里工作,白天休息,如果让他9:00起床,可能就会严重影响到他。而如果生活不规律,今天22:00睡,明天01:00睡,后天又到23:00睡,不能形成规律的话,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节律。乱了后,精神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情绪波动或者睡眠异常、入睡困难。另外,也有可能会出现生理的症状,比如心慌、胸闷、拉肚子、浑身酸痛等。”袁勇贵说。

  所以说,睡眠追求的是规律。把起床时间统一固定“一刀切”或来回改变并不科学。最好是要找到自己的睡眠规律。

  我是天生晚睡人?

  这样一说,经常晚睡的人就能把自己当做是“晚睡晚起”型的人吗?就能安心“用最贵的眼霜,熬最深的夜”了吗?

  身体表示,“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神经学组副组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行政副主任薛蓉指出,要考察人体日间功能是否良好,身体是不是真的适应“晚睡”。她介绍,昼夜节律变化不管是延迟还是提前,都会出现一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导致躯体疾病。“还得看一看身体是不是适应了这种节律。如果没有适应,白天则可能出现嗜睡,工作效率下降,记忆力受损,甚至出现躯体疾病的情况。比如3:00睡中午醒,但出现了长期焦虑,甚至出现了甲状腺疾病、胃炎、肿瘤等,这就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评价。还是要倡导自然的节律。”薛蓉说。

  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就是让我们误以为自己还不需要睡的一类原因。“扶我起来”,剧还能再追一集、游戏还能再打一盘、PPT还能再改一稿……

  袁勇贵表示,电子产品的光对人的中枢神经有影响,同时,所看的内容会让脑细胞活跃。“自然醒”很舒服,但如果一个人突然被从深睡眠阶段弄醒,就会感到不舒服,因为这强制打断了睡眠节律。

  这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电子产品让我们在该睡觉的时候更清醒,却在我们需要让自己清醒过来的时候又显得没什么用处,关掉手机闹钟之后,甚至游戏和视频软件都还没有点开,自己就又睡过去了。

  一个人要睡多久呢?

  当前研究表明,成年人睡眠时间在6.5-7.4小时之间,死亡率最低,而少于4.5小时或高于9.4小时,死亡率明显增高。如果连续19小时不睡觉,人的脑力和体力状态与醉酒是一样的。好的睡眠标准包括,躺在床上15分钟左右入睡,夜间起夜后也可很快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