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记者杨扬 富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秋意渐浓,气温多变,各地医院收治意外烫伤患者增加。面对突如其来的烫伤,民间有很多流传已久的偏方,比如用牙膏、酱油、洗发水、蚝油、食醋等涂抹在患处,就能减轻甚至治疗烫伤。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为您求证。

  烫伤,一般指灼热的液体或者蒸汽等对人体组织造成的损害,在医学上一般和其他热力造成的伤害统称为烧伤。

  烫伤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定义烫伤的严重程度有两个维度。首先是烫伤的深度,一度烫伤只伤及表皮,二度烫伤会伤及表皮和真皮的浅层部分,而三度烫伤会伤及皮肤全层,甚至深入肌肉和骨骼。

  按照烫伤的面积大小,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烫伤。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小心被烫了一下,大多属于轻度、一度烫伤。大多数情况是皮肤发红,甚至起了水泡,很多人不用就医也能自愈。

  但是在处置烫伤的时候,如果方法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面对烫伤,立即用牙膏、洗发水、酱油、蚝油、醋、碱面等东西涂抹在患处,是广为流传的民间偏方。这些“土方法”真的有效吗?安徽蚌埠第三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主任医师章祥洲介绍:“现在民间的‘土方法’有的是用碱粉,有的是涂牙膏,有的是涂酱油,有的是涂盐、草木灰。使用这些东西,第一,没有科学依据;第二,容易加重感染;第三,容易起化学反应,比如,放碱以后,碱本身遇水会产生热,会加重烧伤。像酱油,它本身是发酵的东西,如果涂在烫伤创面,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这类‘土方法’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还可能给后续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干扰,特别是会加深创面的感染,最后可能会留很大的疤痕。”

  简而言之,处理烫伤不是炒菜做饭,油盐酱醋可以依照口味往里招呼,咱们得依照科学。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章祥洲医生说:“烫伤后,首先应该及时离开致热源,比如,及时脱掉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在有水的地方持续冲洗,如果有条件,可以冰敷、冷敷,让局部的温度降下来,这样可以减少损害。”

  医生提醒,如果不幸被烫伤,最直接的处理办法是用自来水冲洗或是用冰块敷患处,冰敷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可以,防止冻伤。如果局部烫伤比较严重,千万不要硬脱衣服,应该用剪刀慢慢剪开衣服,并且及时送到就近医院急救处理,两小时内都是烫伤急救的黄金期。

  生活中,除了接触热水、热锅、热蒸汽之外,还有一些情况也会导致烧、烫伤。比如酸、碱这些化学物质,会造成化学烧伤。还有电,电火花以及触电都可能造成电击烧伤。人群方面,约75%的烧、烫伤发生在0至3岁的婴幼儿,15%的发生在3至7岁的学龄前儿童。因此,儿童监护人要格外注意家里可能导致烧、烫伤的热源管理,比如把插座、插板、热水瓶等放到小孩够不到的地方,同时也要给孩子做好相关的知识普及。

  除了高温,还有一种烫伤叫做低温烫伤。听起来很矛盾,但是在天气逐渐变凉的季节,低温烫伤也时常发生。什么叫做低温烫伤呢?章祥洲医生介绍:“有一些老年人,皮肤不太敏感,又想增加温度,他会用热水袋、暖宝宝这些东西,它们的温度不是很高,可能就是四十多度、五十度,但是这样的温度如果持续放到一个部位不动,时间长了仍然有可能引起烫伤。因此,确定要睡觉后,大家要及时把水袋、暖宝宝等拿开,不要在睡眠中继续使用这些东西。”

  无论是高温烫伤,还是低温烫伤,如果烫伤部位皮肤出现面积较大、较深的损伤,或者出现在面部、眼睛等身体比较重要和脆弱的部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争取把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