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30日消息(记者刘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正午60分》报道,今天(5月30日)是中国埃及建交65周年纪念日。65年来,中埃两国政治互信更加坚实,人民友好更加厚实,互利合作更加充实,人文纽带更加坚实,两国虽远隔万水千山,但始终命运与共、团结合作、互利共赢。

今年2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同塞西总统通电话时强调,埃及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中埃关系是中阿、中非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中国始终将埃及置于中国外交全局的重要位置,是埃及可以信赖的朋友和伙伴。

特别节目《大国外交》30日播出《中埃关系代表了中阿、中非关系的高度和温度——专访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

△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图片来源: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官网)

总台央广记者:廖大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今年中埃共同迎来了建交65周年,那么,建交后中埃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廖力强:埃及作为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大国,也是重要的新兴经济体,拥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枢纽位置。埃及也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我们两个国家梦想相通、理念相同、使命相同,都坚持文化自信,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从自身的国情出发探索发展道路,我们都有逆境中奋起,追求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历经65年的风云考验,中埃确实是值得相互信赖的合作伙伴。

廖力强:今年2月22号,习近平主席同塞西总统通电话。习主席强调,中埃关系是中阿、中非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中国始终把中埃关系置于中国外交全局的重要位置,中国是埃及可以信赖的朋友。中方愿意同埃方坚定相互支持,推进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再上新的台阶。

廖力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埃两国关系也迎来了建交65周年,这对中埃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1956年5月30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纳赛尔总统等两国老一辈政治家亲手缔造了中埃关系。历经65年,中埃政治互信更加坚实,合作成果更加丰硕,人文纽带更加牢固,民心交融更加深入。中埃关系的特点是体现了全方位,覆盖全领域,代表了中阿、中非关系的高度、温度,是中阿、中非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总台央广记者: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您如何看疫情以来的中埃抗疫合作呢?

廖力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向埃及提供了新冠疫苗的援助,也提供了一批商业采购,就是协助埃及方面同中国的,比如说,国药集团和科兴公司采购。埃及卫生与人口部长哈莱博士跟我说,我们埃及政府和全体人民衷心的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帮助,我们铭记在心。而且哈莱部长说,中国不仅自己成功地抗击了疫情,为全球树立了榜样,同样,中国克服自身国内供需的困难,及时地驰援非洲,帮助发展中国家,这是真正的落实了习近平主席宣布要把疫苗作为国际公共产品,要在发展中国家实现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他说你们中国作出了榜样。所以我也有一个体会,就是中埃的抗疫合作是为两国命运共同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中埃健康共同体生动的诠释。

总台央广记者:寥大使,前段时间,巴以之间发生7年来最严重冲突,中国和埃及双方同国际社会一道为这次冲突的降温作出不懈努力,而且发挥了重要作用。您如何看中埃双方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合作?

廖力强:中国和埃及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也是国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这次巴以冲突发生以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了我们的四点主张,埃及高度赞赏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同时,我们的中东问题特使翟俊也同埃及外交部负责人通了电话。我们在这次解决巴以冲突停火止暴、恢复对话上进行了协同合作配合。同样,我们也赞赏埃及为这次斡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台央广记者:前面我们也一直提到,今年是中埃建交是65周年,5月30号也是中埃建交65周年的纪念日。那么,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廖大使,您作为驻埃及大使,对未来中埃关系发展有哪些期待呢?

廖力强:展望新时代,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国际社会都很关注,埃及也希望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埃及在塞西总统的领导下也在开展民族复兴的事业,所以我认为中埃关系的发展面临新的重要机遇。我们愿意同埃方共同努力,以建交65周年为契机,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战略共识,继续携手抗疫,同时复工复产。我们要把中埃关系打造成中阿、中非命运共同体先行先试的样板,我们也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点是深化抗疫合作,弥合非洲的免疫鸿沟。下一步我们也会落实好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健康峰会上宣布的重要举措和主张,能够为包括埃及在内的非洲国家进一步做好抗疫工作提供新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