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记者管昕 陈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12日推出《脱贫攻坚路,上下同心行》。诠释“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缺水,缺电,生态恶化,风沙漫天,村民住杈杈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以海雀村为代表的毕节极贫现象,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批示:“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自1986年起,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在海雀、在赫章、在毕节、在贵州、在全国展开。与此同时,海雀村也在思索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时任村支书文朝荣动员全村人种树。

文朝荣的孙子文均福:救济粮来到村里时,我的爷爷文朝荣作为村支书,坐不住了,他说,“国家帮我们,我们怎么办?有了党的好政策,自己还要更争气!”

文朝荣挨家挨户做工作,带着乡亲们连续奋战三个寒冬,终于在30多个山坡上全种上了华山松等树苗,山沟里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肥力改善了,村里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多。

2012年底,党中央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海雀村的党员干部们一任接着一任干。海雀村修起了通村公路、串户路,中药材、矮化苹果、旅游民宿等产业也初具规模。2016年,海雀村整体脱贫。

在赫章的扶贫一线,也奋战着从全国其他地区前来的精锐力量。台盟中央已先后派驻10名挂职干部到赫章县来帮扶。

台盟中央挂职干部、赫章县政府党组成员李志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往哪儿看,向哪儿引,我们就往哪儿走,往哪儿跟,我觉得这就是制度优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基础上,中国已踏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大道,“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

全国上下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接续奋斗。海雀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赫章县河镇乡党委书记詹以香:这里的产业方向,就是原生态、有机的。我们抓乡村振兴,以海雀为示范点来先行先试,让发展好的村庄带动其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