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以来,各地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方面工作,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人民至上 决胜小康》播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法治力量。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这几天,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700多户村民领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今年64岁的王世荣拿着大红的证书高兴地说,家里18亩的承包地都得到了确权。2020-07-14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王世荣:这个确权证非常好。我们拿上证贷款,就有了法律保障了。

  承包地有了“身份证”,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等也顺理成章。

  青山区兴胜镇副镇长王浩:其实就是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数字化的形式确定和固定下来,保障了农民在土地确权中承包经营权和其他权项各种权利,农民可以贷款质押入股,变成财产性收入。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经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9400多万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302万本,颁证率达到94%。

  今年,山西省出台我国首部经济林发展地方性法规《山西省经济林发展条例》,支持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取得绿化造林工程,通过退耕还林增加贫困户收入。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高在前:这个规定,对于贫困户来说,他能享受到政府退耕还林的补偿款,经济林种植又有收益。同时再搞复合经营,就会实现第三次收益。

  在为脱贫攻坚等提供法治保障的同时,各地积极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基层及社会弱势群体倾斜。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司法局局长张明华介绍,淮阴区积极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将全区82名律师、40名法律工作者以及司法局有资质的人选分到259个村和社区,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张明华:我们平时和每个村(社区)进行互动,加入村(社区)微信群,通过他们向群众宣传法律援助工作,也向群众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务。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一个多月来,各地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宣传活动,把民法典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在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剑霞村的法治大讲堂内,村里的“法律明白人”正集中听课学法。为提高农村“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素质和解决矛盾纠纷能力,当地统一聘请多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结对自然村定期普法。

  江西省南昌县普法办副主任邓亮:群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也慢慢地懂得去寻找法律的支持和法律的帮助。在我们日常一些矛盾纠纷的化解当中,群众慢慢都会在自家或者是身边将问题解决掉,而不上升到一些更严重、更复杂的矛盾纠纷。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各地正掀起学习民法典的热潮。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刘小勤:我们作为民事诉讼监督部门,专门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访了几家企业,就民法典中间涉及企业的相关规定,以及和以前的变化,进行了宣讲,同时给他们赠送了相关书籍。

  当前,继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同样离不开法治作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债务偿还、劳动用工等问题。今年3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了《依法妥善办理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案件的工作指引》。

  河南省高院副院长王韶华:中小微企业为迫切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拆借过桥资金等短期高息借款,受疫情影响无力还款,可根据公平原则,结合案件实际情况,酌定降低利率、延长还款期限、减免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