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共同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20-06-11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普查结果显示,2017年底,全国各类污染源数量超过358万个,当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2007年下降超7成。

  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我国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对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污染源的排放、治理等情况进行普查。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2017年底,全国各类污染源数量为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水污染物排放方面,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143.98万吨,长江、珠江和淮河流域因流域面积大,涉及省份多,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排放量较大。大气方面,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是我国大气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大的区域。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2017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超过7成,化学需氧量下降超过40%,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同时,此次普查也“更新”了全国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

  赵英民: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都是超过了千万吨,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普查成果当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