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乌鲁木齐12月12日消息(记者张孝成 新疆台记者董智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荒漠化面积占全区国土总面积64.31%的新疆,将人工改造和自然封育相结合,积极推进南北疆荒漠、戈壁治理,筑牢了一道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2019-12-12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隆冬时节,和田、皮山、墨玉三县交界处,几台推土机正在平整沙丘,进行沙漠土壤化改造的准备工作。

  沙漠土壤化是和田地区引进的治沙新技术。他们利用力学原理,把植物提取物掺到沙子里,让散沙约束成团,保水保肥,促进作物生长。两年来,和田地区已改造荒漠2万亩,成功种植了狼尾草、苜蓿、玉米、高粱等十多种作物。

  和田县常务副县长李绍忠:原来那里是风沙漫天不见动物,现在是野鸡多了、兔子多了,而且飞鸟也开始在基地里筑巢,生态效益明显。

  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严重。多年来,当地不断引进新技术、种草植树防治沙害,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新引进的沙漠土壤化技术治沙同时,适合饲草料生长,带动一批农户养羊、养牛、养兔,增收脱贫。

  全国治沙专家、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刘铭庭:“沙变土”是很多科学家的梦,这个梦被他们解开了。改变沙漠环境也比较快,养殖业缺草料,它这个就能达到那个目的,群众致富也快。

  300公里外的阿克苏地区全民动员,将治沙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绿化百万亩荒漠戈壁同时,间作林果。风沙前沿的温宿县生态、经济效益同步显现。全县人均林果面积和收入位居新疆第一。

  温宿县萨依巴格村农民蒋留记:现在空气这么好,鸟多了,雨水也多了,风沙也没有了,收入每年有个十几万块钱。

  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甘家湖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利用积雪撒播梭梭、红柳种子。这个保护区是阻挡北疆风沙的前沿阵地。

  在保护区工作近二十年的精河管护站站长阿不都克里木:我刚来的时候,这些野梭梭都长得又细又小。现在,我们管护的好,梭梭长得又高又粗,摩托车进不去,我们都是走路巡逻。

  近年来,通过退牧还林、人工和自然封育,甘家湖保护区的梭梭、红柳、胡杨面积扩展到5.5万公顷,成为世界最大的野生梭梭林区。

  保护区精河管理分局局长金茂林: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决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保证生态资源持续好转,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对整个北疆片提供了很好的生态屏障。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新疆在两大沙漠外围和边境沿线植树造林近1000万亩,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900多万亩,沙化土地扩展速度和面积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