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和报纸摘要

央广网

【央广评论】认真彻查是阻断公务员考试“泄题”流言的唯一途径

2016-04-27 07:00:00 来源:央广网

   近日,中国之声持续关注了23号发生在多个省份的公务员考试,试题疑遭“泄露”的事件。事发至今,中央有关部门还没有明确表态介入调查。网上流传的所谓“密卷”,究竟是在考试之前就存在,还是考试结束后,有人根据考题编造的“密卷”;这起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事件,究竟是真“泄题”,还是无底线的商业炒作,在有关部门调查清楚之前,我们无法下定论。16-04-27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之中。但我们已经能感觉到,这些暂时的“谜团”,对国家考试公信力的损伤,正在加剧。这其中有多重因素在作怪。

  其一,此前个别考试中的泄题现象,目前还是一笔“糊涂账”。比如2010年郑州大学考研泄题;2011年9月,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接连被曝存在泄题现象;2012年全国考研英语泄题事件。人们心里的“疙瘩”没有解开,这就为此次泄题事件的广泛质疑,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第二,这次发生在多省联考中的疑似泄题事件,涉事的商业培训机构,又以“华图命中已成习惯”为题,发布多张图片,想证明自己提前押中了考题,这种对公共事件模棱两可的态度,无疑助长了网络上的“阴谋论”,加深了人们对考试公信力的质疑。整个事件甚至已经陷入了一个“越描越黑”、“越否认越属实”的怪圈。这为考生们质疑此次泄题,浇水施肥;

  第三,此次事件涉及的考生之多,牵扯的省份之广,已经不是某一个省的事情了。但截至目前,仅有江西省人社厅明确表态,会同公安部门调查此事。中央及其它省份相关部门的反应迟滞,也让泄题的流言,开花结果。

  考试是为国选材的最重要途径,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在事前加强题库更新,防范押题;加强保密工作,一旦发现有泄题的行为,依法严惩;清理欠账,解开社会心理的“疙瘩”。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商业培训机构也要严格规范监管,使其恪守国家法律,遵从商业道德,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押题”、“密卷”等有损考试公正性的字眼,不能成为招揽生意的噱头,对疑似泄题的含糊,就是消解考试公信力的帮凶。(撰写:肖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 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编辑:王进

关键词:央广评论;公务员考试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央广评论:聚焦百姓利益 方能消除民生焦虑

我国法律明确,土地最高使用期是70年。各方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首先是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满70年后是否需要再次缴纳出让金?对此,专家意见不一,普通百姓更是一头雾水,反正70年尚远。

2016-04-25 07:00:00

央广评论:为快递小哥撑腰 有情有义就够了吗

因在小区内发生轻微剐蹭,北京一快递小哥被中年司机接连掌掴,引发网络上下一片义愤之声。快递公司老总更是义薄云天,一句“不追究我就不配做总裁”瞬间红遍网络,收获赞誉无数。

2016-04-22 07:00:00

【央广评论】差旅费新标准是制度建设与时俱进的体现

2016-04-18 07:00: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