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和报纸摘要

央广网

[变化的年俗]:时隐时现的鞭炮声

2016-02-09 07:00: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9日消息(记者刘军、杜震、王伟、谢元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新年到,好热闹。穿新衣,放鞭炮……”,对很多人来说,春节就像一顿大餐,烟花爆竹就是调味品,只有放点烟花爆竹,过年才有味。但是近几年鞭炮声变小了、变少了,却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少放了烟花爆竹的新年是不是让我们寡然无味?由“放”到“禁”再到“限”,猴年新春里的爆竹声还会有怎样的变迁?16-02-9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胡先生:自己家用,春节了买点炮。

  记:每年都放吗?

  胡先生:每年都放,就有这个讲究。

  不过,好热闹的胡先生发现,今年和他一起放鞭炮的邻居越来越少。而家住南昌青山湖区的王女士说,这几年春节,家里都是用鲜花代替爆竹。

  王女士:我家已经好几年没有放这个了,然后每一次过年都是去花市买些花来妆点一下家里面。我觉得这样更有一些喜庆的色彩,而且平时放烟花的话会感觉空气污染特别严重。

  在雾霾频发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远离烟花爆竹。青岛市环保局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54.7%的人支持禁放,32.6%的人支持限放。今年,河北、江西、安徽等多地继续实施烟花爆竹的限放措施。禁限放措施,让烟花爆竹市场冷清了许多。

  江西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外联部经理张国胜:以往的话,我们在国庆节、春节这两个大型节日,在全国各地的燃放量都在4000万左右,现在的燃放起码减少了一半以上,市场冲击相当大。

  安徽马鞍山采石镇卖烟花的计师傅告诉记者,销量是一年不如一年。

  计师傅:生意不好,我今年进了10多箱,就卖了3、4箱,跟以比差多了。今年我进了电子鞭炮,试试看吧。

  我国春节燃放鞭炮的传统已有1500多年,记者调查发现,让文化与习俗轻易改变也并非易事: “如果过年不能放鞭炮,我会很失望的,觉得特别没有意思。”

  秦皇岛市民俗研究专家王海津认为,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习俗要在一朝一夕改变肯定不现实。

  王海津:虽然鞭炮问题对于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危害客观存在,但治理鞭炮问题却也不能急于求成、搞一刀切,相反应当尊重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以教育为引导,循序渐进地推动鞭炮治理。

  合肥市民李斯杨现在正在老家陪父母过年,她说,虽然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没有放弃,但是改变已经悄然出现。

  李斯杨:也就是大年初一的中午放一串,意思一下,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买很多,很长的那种,放完之后也会把它大概清理一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编辑:王家乐

关键词:年俗;鞭炮

说两句

相关阅读

【记者调查】年俗年味在何处?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春节很快就到了,都说春节有声音、有色彩、有情有意。如果说春节是一台戏的话,那么腊月初八就是年节的开场锣,在吃了美味的腊八粥后,人们就开始为大年作准备。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小年节,人们送走灶神,接回祖灵。从这时起到年三十前是春节最后的准备阶段,这期间,人们清扫屋尘,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忙忙碌碌,俗称“忙年”。除夕夜是年节的高潮,全家老少,围坐团年,在吃了丰盛的年饭后,人们在火炉边聊天守岁,直到新年的来临。正月初一开始,人们相互拜年恭贺。初五是贺年活动的小结,旧时人们要接财神……年节的真正结束要等到正月十五吃了元宵之后。这些都是我们记忆中的年俗。可如今年味越来越淡,年俗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应该如何看待年俗文化呢?

2016-02-04 00: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春节庙会 河南民俗文化春节惊艳台湾

2015-02-24 13:54:00

春节年俗调查:代际存差异 共识在增多

春节年俗调查:代际存差异 共识在增多,聊起年味年俗,胡奶奶说,以前过年,家人邻里忙着捣年糕、炊箬糕、晒腊肉、制鳗鲞,摆好酒招待亲戚朋友。”  传统年俗是流淌在中华文化血液中的一部分,年节真的有味儿、真的融入人们生活,少不了传承,也少不了与时俱进的创新。

2015-02-23 09:22: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