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报纸摘要

[麦收时节]麦田守望者

2014-06-17 07:00: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6月17日消息(记者庄胜春 刘军 安徽台张建亚)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麦收时节,31岁的安徽寿县窖口镇真武村村民江俊昌每天都要早早起床赶往麦田。去年,为了照顾留在家中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他带着妻子离开打工十几年的厦门,回家做起了小生意。第一次踏踏实实张罗夏收。14-6-17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尚为音视频播放器

  江俊昌:这天一般吃个饭,洗个澡就睡了,八九点钟。

  记者:早上起得早呗?

  江俊昌:四点半、五点钟。

  记者:会不会想念以前在城市里晚上喝喝啤酒什么的?

  江俊昌:回来时间久了也会怀念一下。毕竟在那待那么久了。

  和江俊昌不同,在相邻的安丰塘镇,44岁的徐明和妻子拥有两台收割机。过去十年里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从打工的上海赶回家中,忙活十几天,割完几百亩麦田,能收入两三万块钱。

  徐明:签合同的时候都说好的,每年两个月的假期,五月底和秋后。

  记者:您周围的村民回来夏收的多吗?

  徐明:不多。现在不都是留守的多,六七十岁、五六十岁的。

  看着徐明这样的农机手在田里忙活,江俊昌的父亲虽然为儿子回来而高兴,却也有点担心。因为家里的几亩地,显然比不了打工时的收入。

  记者:你是希望他出去打工还是留在家里啊?

  江俊昌父亲:农闲的时候,还是出去搞搞好。在家光靠地不行。

  忙完麦收,徐明还要回到上海重复打工的生活。但和做水果生意的江俊昌不一样,在更长远的计划里,广阔的麦田、饱满的麦穗反而是他的惦念:

  徐明:土地要是有多的,就不打算再出去了。不像以前种地,不讲科学,乱种一气。

  年幼的孩子希望父母陪在身边,懵懂的青年总想奔向城市,待到三十而立却猛然发现,自己的根仍在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但是继续守望麦田还是决绝地离开?像江俊昌和徐明一样,中国的很多农民工都在纠结。

  麦收大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报告,去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亿6千8百94万人,12年来增长2.4%。值得注意的是,本地农民工增长3.6%,增速比外出农民工的1.7%高一倍。

  中国之声观察员白中华点评:

  近来农民工倒流返乡固然有城市生存和就业压力加大,故土难离,亲情难舍等因素,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产业调整,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城乡互动互惠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农村水、气、路、电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户籍、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红利叠加释放,更使农业景气度不断攀升,农业农村迎来难得发展的机遇。

  既然是返乡创业种田,发展空间在哪?如何让种地挣钱具有长久的吸引力?是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课题,2014年中央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到俯瞰全局的高度,鼓励探索创新,支持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这预示着我国农业改革的步伐将迈得更大。制度红利,气息诱人,但如何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变成手拿把攥的实招,还有不少坎要迈,不少文章要做。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孔明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