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报纸摘要

【绿色中国行动】脆弱生态仍是美丽中国“拦路虎”

2014-06-16 07:00: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6月16日消息(记者陈俊 李楠)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天(16日)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联合国家林业局开展大型采访报道《绿色中国行动》,将用话筒记录我国青山再造的生态实践,直面生态环境隐忧,绘制青山绿地生态版图。开篇:《绿色中国在呼唤》。14-6-16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尚为音视频播放器

  退耕农民:当时这些地,有个什么说法呢?开荒种地脱层皮,下一场雨没了泥,拼死拼活干一年,粗茶淡饭裹肚皮......就是随处开荒种地,越垦越荒,越荒越垦,恶性循环。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灾害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在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主任周鸿升看来,盲目毁林、对坡地过度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加剧是这场灾难的主要原因。

  周鸿升: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还要无度索取,就会遭到自然对你的惩罚。

  37.1%的国土因为水土流失变得贫瘠、荒漠化扩大、湿地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下降……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说,面对水土流失和风沙肆虐,退耕还林是势在必行的选择。从1999年开始,涉及到全国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的退耕还林工程启动。

  尹伟伦:就是把农业从生产粮食转向生产木本粮油,转向生态产品和林下经济。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保护功能。荒凉的荒山秃岭绿起来了,经济还发展起来了,环境又好了,不很好吗?

  今年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第十五年,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国家共投入资金3500亿,累计完成造林任务4.41亿亩,全国1.39亿亩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地恢复了植被,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李克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庄严承诺,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绿色进程。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主任周鸿升:还成林木后,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非常巨大。退耕还林带来山区林农最重要的变化是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调整了产业结构。退耕还林工程让山川更秀美,乡村百姓更知山乐水。

  记者在山西大同县塔儿村,这里退耕林已成一片绿色屏障,清风吹往京津,桑干河水清澈供北京。退耕户姚文成退耕后种植的700亩杏树,金黄果实挂枝头,将在一周后迎来收获。

  退耕户姚文成:和以前没法比,原来这地是非常跛陡的山坡地,一亩地也就是100斤粮食产量。

  目前全国仍有陡坡和严重沙化耕地820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295万平方公里,脆弱的生态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拦路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说,绿色中国在呼唤,要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还要在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等重点国家生态功能区适当扩大退耕还林规模。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党和国家为了我们乃至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不惜投巨资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许多昔日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践证明,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刘明霄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