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钱成)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以倡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青少年时期本该是人生中最纯粹、最阳光的阶段,但是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分年龄段来看,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有部分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

此外,“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这些现实而残酷的数字背后,是不得不正视的严峻事实:青少年正遭遇“心理危机”。什么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抑郁?该怎么拯救他们的“不开心”?

 

王女士(化名)家住北京,由于工作原因,今年9月,她把孩子送到了当地的一所寄宿中学读书。不过没过多久,孩子就告诉她,每天一到晚上就会肚子疼,并且也不愿意和同学说话,甚至连吃饭都受到了影响。王女士说:“去了一个月瘦了10多斤,所以我们比较担心,就去查了。”

经检查,王女士的孩子被确诊为轻度抑郁,症状属于典型的心理疼痛。医生说,人在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会出现非器质性身体疼痛,比如头颈部钝痛、胸闷气短等。

其实,类似王女士孩子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两年,随着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认识的深入,家长们也开始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卢瑾告诉记者,造成目前不少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卢瑾说:“现在儿童、青少年学习压力大,他们的社交技能比较弱,还有家长期望值特别高等因素都会造成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发作。”

卢瑾指出,目前关于青少年抑郁的统计数据大多都是对青少年有抑郁症状的统计,而有抑郁症状并不一定就是抑郁症患者。卢瑾表示:“我们做的调查大部分是对抑郁症状的筛检,这样的筛查就会比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数量)要高,抑郁症是一个疾病,而抑郁症状是一个状态,因此有很多人会处于这个状态。因为抑郁症,我们在临床上要求要有持续两周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等,要伴随5个以上的症状。第三要有社会功能损害,比如出现了厌学或者是人际关系问题。还要排除其他的一些疾病导致的,比如糖尿病会引发,尤其少儿有早发的糖尿病等,排除躯体疾病以后,才考虑诊断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早期的症状主要包括思维迟缓、情绪低落、不愿交流和睡眠障碍等,作为家长和老师,平时也要多注意观察。卢瑾介绍:“第一,思维迟缓。比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脑子跟不上。第二,情绪低落。如果是出现显著而持久的闷闷不乐,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这些就是抑郁症的一个早期表现。还有就是不想社交,不愿意去跟朋友交流,行动也缓慢,生活很被动,本来该做的事情也通常去回避。第三,睡眠障碍。如果出现失眠、入睡困难、半夜容易醒过来,第二天特别困倦的情况也要警惕。另外还有相反的方面,比如嗜睡,很困倦,成天都觉得起不来。还有就是食欲方面,比如东西吃不下去,当然也有另一个极端,会暴饮暴食,因为高糖会让情绪比较好。”

卢瑾指出,抑郁症是一种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与青少年的个性、父母的遗传、所处的环境以及遭遇的重大事件等因素都有关联。卢瑾说:“每个人个性不同,有些人个性比较爱钻牛角尖,另外,经常遇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一些重大的、不好的事情会触发抑郁症。有时也没有明确的因素,因为大脑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可能存在一些功能异常,这些都是出现抑郁症的原因,它是一个复杂因素造成的疾病。”

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十分痛苦,但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治疗达到治愈或者缓解症状。卢瑾介绍:“我们建议首先要向精神心理方面的专业医生去求助,比如去到精神专科医院或者是综合医院精神临床心理科去评估,明确是否患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快速缓解抑郁症的症状,并且缩短发作时间,药物不会成瘾,并且现在抑郁症的药物是比较安全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处理人际冲突、改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正确面对负面情绪,因此建议越早治疗恢复越快,康复的可能性越高。”

如何预防?卢瑾建议,家长和老师平时要尽量督促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保障充足的睡眠。在学习之余也要让孩子进行适度的运动,通过运动改善情绪。同时,学校也要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培养青少年自我调节的能力。卢瑾说:“比如最近一段时间补课过多,考试过多,自己发挥状态也不好,家庭也发生了一些事情,这样的情况太多的话,就要适当给自己减压。”

南京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医师朱荣鑫表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情绪问题,表现为情绪低且极端化。青少年心理疾病越早治疗就越能进行有效干预,恢复也就越好。他希望在保护好青少年隐私的前提下,对心理档案实现不同层次干预人员信息共享,让家庭、学校、社区都参与到青少年心理问题防控体系中来。朱荣鑫说:“心理健康问题不完全只能依靠心理疏导或者心理治疗去解决。要了解这些心理问题存在的因素,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及病情监控措施,所以我们希望能给重点需要关注的孩子构建心理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