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9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韩雪莹 李行健)近日,一条热搜“外卖2个馒头收2次打包费”,让一直备受消费者诟病的外卖包装费问题再度被热议。不过,这次大众讨论的焦点,并不仅仅是过度包装造成的浪费,更有外卖平台部分商家设置“打包”套路、变相强制收取包装费的现象。

明明只用几个塑料袋简易包装了一下,却要收取“精美礼盒式包装”的费用;明明可以把食品打包到一个袋子里,却设置为每件单品都要收费,甚至是重复地累加收费……还有哪些外卖收打包费的套路?这些套路到底是谁“设计”的?

随手打开各大外卖平台,不难发现,大部分店家都设置了打包费。通常来讲,消费者每点一个单品,就要交一份包装费,单个包装的费用从几毛到几元不等。经常点外卖的彭先生很快摸索出其中的规律,他告诉记者,包装费过高的店家已经被他“过滤掉”,费用相对合理的店家才能进入他的“白名单”。

彭先生说:“包装费如果超过配送费,我就觉得有点高。假设我点40块钱的饭,包装费超过了5块,我可能觉得包装费有点高了。我更在乎它(打包费)在我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我在这一项上的绝对支出。”

尽管彭先生经常将“打包费”作为一项整体支出计算,但仍有部分网友表示,“打包费”计算的细节也有不少“槽点”。

记者在某外卖平台找到了一个店家,将一份拌面、一听可乐、两个茶叶蛋、两个“酸奶大福”加入购物车,根据每件商品的打包费单价和系统计算的总价,得知这笔不到30元的订单中竟有7.5元是打包费。其中,可乐的打包费为1元,两个茶叶蛋的打包费为1.5元*2份,即3元。店家接通咨询电话的工作人员除了解释“酸奶大福”因用糯米制作,放在一起打包容易产生粘连外,对其他打包费的设置无法作出合理说明。店家说:“我还真不清楚,因为所有的外卖都是这样的,我回头问问运营,因为这方面我也不大懂。”

记者调查发现,外卖平台上部分经营麻辣烫、肉串等产品的商家,更有可能在单品的打包费上“做手脚”。一家麻辣拌店家的菜单里显示,一份“底料”里附加了包装盒的价格,图片也显示商品有包装,但每选一份青菜、肉丸等应该和底料一起制作、打包的菜品,就要增加0.2元的打包费。举个例子,若消费者想吃两份油菜就要额外付0.4元的费用,对于一整份麻辣拌来讲,如果选择的菜品数量足够多,那么光打包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店家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这是我们公司给弄的,我们干活的弄不了后台。您是觉得收多了是吗?那这样,您看一下订单的正常价格,要(额外)收您多少钱包装费,多出来的钱我给您换个菜。”

是否所有的商家都能对“打包费”作出灵活处理呢?记者在两家外卖平台上同时搜索了一家煎饼店,发现店家在其中一个平台上没有设置单品打包费,但单品价格较高;在另一个平台上显示单品价格明显偏低,但打包费的设置看上去却并不合理。例如,记者下单一份煎饼,并单点了夹在煎饼中的一份生菜、一份火腿肠,订单显示,在煎饼已经额外增加了1元打包费后,消费者还要再为生菜的1元打包费、火腿肠的1.6元打包费买单。

针对打包费的疑问,店家回应:“我还真不太清楚,打包费是平台收的,不是我们收的,这个您得跟平台说,我们只是做商品,平台设计的(打包费价格)跟我们没关系。”

平台外卖客服则给出了不同说法:“我们这边是服务商家,具体规则是由商家那边制定的。”

同时,某外卖平台公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外卖打包费是由商家自主进行设置的,基于各地餐具实际价格水平,平台会对商家的打包费设定参考上限值,商家可在上限值内自主设置餐盒费用。如果商家收取打包费,则会在结算页面进行公开展示,提前告知消费者。同时,平台严禁商家未经消费者同意强制收费,不能在标价之外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并且提示商家守法依规经营,消费者发现平台商家违规可向平台举报。

针对消费者热议的类似“外卖2个馒头收2次打包费”现象,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一方面,在把两个馒头放进一个袋子里对食物并没有实质影响的前提下,依然分成两个袋子装,这是浪费资源、不够环保的行为。如果店家在收取了两份打包费后,只用了一个袋子装两个馒头,对消费者而言有失公平。

陈音江说:“其实商家并没有给消费者增加包装的成本,也没有提供其他额外的服务,商家再去收取额外费用,这种定价机制涉嫌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其次,明显商家(打包用品)成本很低,但是收费价格却高于外卖包装的成本费用,当然如果确实提供了类似冷链等保护措施,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或者个性化的服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商家不能打着打包服务的旗号,收取要比它成本高很多的(打包)费用,这个是不太合理的。”

陈音江对外卖平台和店家建议:“可以有简易包装,比如我买鸡蛋、煎饼,买三个,但是可以放到一个袋子里,减少(打包袋)。还是要让消费者在知情的同时,可以尽量去选择。”

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拨打新闻热线40080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