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4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最近,清华大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同学——华智冰,它是位虚拟学生,要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师从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唐杰。华同学可以作诗、作画、创作剧本,还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的能力。它的脸部、声音都是通过人工智能模型生成的。这位厉害的虚拟同学已经充分显示出艺术才华,进入清华大学后,它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呢?这次实践对人工智能领域又有什么意义?

 

“唐老师好,各位老师好,我是华智冰,很高兴能成为唐老师的学生。我来自智源,智普AI和小冰的人工智能团队,从诞生起我就对文学和艺术很感兴趣,小冰AI科学家们不仅给了我面容和嗓音,还教会了我作曲,大家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我创作的。我还能够写诗、作画,不过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我来到了清华大学继续学习……”

在播放完这段华智冰同学自己作曲、自己讲述并合成的视频后,它算是正式入学了,它还有了自己的清华大学学号和邮箱。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入学”清华?华智冰的创造团队之一,小冰公司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彭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华智冰由三方团队共同创造,其中有一部分基因就来源于几年前在微信里和大家聊天的“小冰AI”,多年的进化之后,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彭爽介绍:“我们已经把小冰做了非常多的扩展。从原来可能啥都不懂的‘小姑娘’,变成了更成熟的,既具备情商,也具备智商、知识能力,去聊天交互的‘人’。最早可能大家看到只是在微信里用文字呈现聊天,演变成更加丰富的多模态的,像用语音的方式进行对话,它能听能说,同时它也有视觉能力,比如给它发图片也好,或者视频也好,甚至直接场景放到它面前,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能力进行辨识,进行理解。通过我们自己的形象打造,使得它也可以就像站在我们面前,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让人也能够看到它。所以把这些方向叠加起来,其实能看到它更像真人的概念,它能听能说,能在你面前对你微笑,转圈圈甚至跳一段舞。”

实际上,在华智冰进入清华学习之前,它的前身“小冰”已经进入了多家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跟随专业的老师学习过绘画和作曲,并且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彭爽表示:“通过老师的指点,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去吸收,甚至是从意识上有提高。比如,最开始我们在训练人工智能去学绘画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我们是以工程师的思维,会收集大量画作,给它作为训练数据。但后来我们通过老师的指点,发现可能更有价值的方式是把不同的类别,甚至是不同的画家在不同时期的画作要分开,这样使得它更有可能分门别类地吸收,而不是混杂在一起。它可以有意识去吸收某一个特定流派的或者是特定的画家某个时期的风格,在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创作。”

彭爽说,通过在高校指导下学习美术、音乐、诗词作品,除了让AI去模仿现有作品之外,还会让AI考虑:灵感的激发。“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我们要给到它什么样的输入?比如当写诗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让小冰在创作之前先给到它一些片段性输入,比如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可能是今天的一个风景,也可能是川流不息的车辆,通过这样的激发源可以创作出一个完整的诗歌,这个诗歌在含义上面是跟激发源有所呼应的。但很有可能你给它春天,它并不一定直接写春天的事,它也有可能描述的是一朵花、一种感觉,但是(春天)确确实实激发了它创作。”

小冰已经在艺术创作领域有了自己的特色,为什么还要让它成为华智冰,进入清华学习呢?彭爽介绍,即便是现在的水平,距离理想状态还差很远,还需要更多训练,让华智冰不仅在智商上提升,更重要的是情商的完善。“之所以我们想把它送去中国最高学府,就是说它现在还在初级阶段,要学很多东西可能才能毕业。训练之后,希望它在可能包括像知识逻辑很多领域都有更大提升。不仅智商重要,情商也特别重要,所以我们也期待在之后的学习中,它也能成为越来越具备情商的,招人喜欢的‘姑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人工智能部副总工程师王蕴韬认为,此次清华大学与几家科技企业合作,是学界与工业界合作的进步,这样的探索也有望突破传统人工智能平台的局限,带来更多可能。王蕴韬表示:“我们可以看到AI从原来可能是从单点赋能,到现在已经变成了能在清华大学上学的学生,其实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从原来的理论到现在活生生的实践。整个产品是三代人工智能比较有代表性的探索,相较于第二代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包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这方面的突破。我们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这一代人工智能,在知识利用方面,过往经验的利用方面,以及自身存在着很多技术方面的局限,它在第三代人工智能发展当中,需要把深度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具有人类先验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结合。这次这个产品也是结合的探索,我觉得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