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3月22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正式开播,同步在总台央视新闻、央广网、云听等新媒体平台上线。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梁丹丹。我讲述的是珍藏在馆内的国家一级文物——爆破筒残片。

这五枚爆破筒残片,锈迹斑斑,最大的一块长9.99厘米,最小的一块仅有3厘米长。我们很难通过它们还原出爆破筒完整的样子。

梁士英炸地堡的爆破筒残片

73年前,我的爷爷——东北野战军2纵5师15团8连战士梁士英,用胸膛顶住了这枚爆破筒,炸毁了敌人的碉堡,用生命为辽沈战役的关键战役——锦州攻坚战,打开了前进的通道。我没有见过爷爷,但每次伫立在这些残片前,脑海中就会浮现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26年短暂生命里最悲壮的那7秒钟。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1948年9月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给东北野战军领导人的电报,明确地阐述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提出“攻锦打援”战略部署,把第一战放到了锦州,因为这里是连通东北、华北的要冲。

中共中央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不过,锦州城同样是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要地,早在日伪时期,这里就修筑了大量的工事和设施,国民党军占领后进行了加修,形成了以外围据点为依托,城防工事为重点的防御体系,设置了层层障碍,易守难攻。

攻克锦州作战经过要图

在外围战争——配水池之战艰难胜利之后,锦州城北通道打开。10月14日上午,时针指向10点,东北野战军数百门火炮在同一时刻向同一目标开火,锦州总攻打响了!

东北野战军2纵5师15团8连的战士承担突破锦州的“尖刀连”任务,他们要在双方炮战之后,率先冲上去清扫国民党军布置的重重障碍,为大部队的总攻打开突破口。

一个小时的炮火急袭过后,战士们从城西北方向,如猛虎一般跃出战壕,杀向国民党军阵地,很快突破了锦州城外第一道防线。当冲到第二道防御工事的时候,铁路桥路基下的地堡突然开火,突击部队被笼罩在火网之下。

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25万大军向锦州城发起攻击

借助地堡所形成的扇面式火网,一分钟能打出近千发子弹,战士们硬冲了几次都被压了回来,伤亡越来越大。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地堡外壁光滑,手榴弹炸不毁,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爆破筒,近距离从机枪口推进去。但是接近难度大,敌人会把爆破筒推出来,只要不在内部爆炸,就无法摧毁地堡。

排长靳文清连续组织了几次爆破都没有成功,此时,大部队冲锋号已经吹响,主力部队已像潮水般冲了过来。每拖延一分钟,都意味着后续部队更多的牺牲;不攻破地堡,甚至将影响整个战斗。

东北野战军战士向锦州老城发起攻击

梁士英当时担任8连2排5班的战斗组长,在万分危急的时刻主动请战。枪林弹雨中,他甩掉棉衣,别上两颗手榴弹,抓起一根两米多长的爆破筒,紧贴着路基,艰难地向地堡冲去。

快要接近地堡时,梁士英甩出了两颗手榴弹,趁着烟雾冲到了地堡旁的火力盲区。他快速拉开导火索,将爆破筒塞进枪眼,刚要转身离开,爆破筒被推了出来,爆破筒在地上冒着白烟。

梁士英毫不犹豫地捡起爆破筒,再次塞了进去,可刚一松手又被推出一尺多长。耳边是冲锋号不断响起的声音,战友们正向前冲来。他大喊一声,用身体死死顶住爆破筒。

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坚不可破的地堡被炸得粉碎。部队进攻的通道打开了,而梁士英的生命却定格在了26岁。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从拉燃导火索,到爆破筒爆炸,只有大概7秒钟的时间。战友们高呼“为梁士英报仇”,争先恐后地冲进市区。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10万守敌,俘国民党军8万人,解放了锦州城,缴获大量的武器和军用物资。

战士们冲向锦州城的突破口

随着锦州被攻克,英勇的东北野战军又取得辽西会战、沈阳会战的胜利。1948年11月2日,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分析,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

1964年7月21日,爷爷梁士英的战友靳文清、王佩贤重回故地,曾经硝烟弥漫、鲜血横流的战场,早已不见战争的痕迹,但老人们却清楚地记得战友炸碉堡牺牲的地方。

现位于辽宁省锦州市的梁士英舍身炸地堡遗址

在那里,人们挖出了7枚爆破筒残片,其中2枚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另5枚收藏在辽沈战役纪念馆中。

我的爷爷、共产党员梁士英没有照片、没有遗体,7枚爆破筒残片成为他留下的最后的战斗痕迹。

锦州士英街纪念公园——烈士的名字被镌刻在城市街道上

姚璐璐:我是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姚璐璐。每当看到一批批参观者在装有残片的陈列柜前驻足,我都想对牺牲的梁士英烈士说,人们从没有忘记您,锦州市有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士英桥、士英街,在您牺牲的地点,有“梁士英舍身炸地堡遗址”,而我作为纪念馆讲解员,会把您的英雄事迹讲给更多人听,用这种方式把您永远记在心间。

总监制丨刘晓龙 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崔欣 樊新征

策划丨丁飞 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 朱敏 李昊 刘梦雅 赵初楠 韩雪莹

记者丨韦昊岩 郭威

编辑丨周益帆

讲述人丨梁丹丹

制作丨秦梓元

新媒体丨杜希萌 王远 李昊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鸣谢丨辽沈战役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