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 中国之声记录那些正忙碌在不同岗位、为筹备冬奥助力的主人公们的四季故事,用他们真挚讲述汇聚成冬奥筹备加速度这一年的声音回忆。

  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的工作人员罗璇现在主要负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场馆运行工作。她与奥运的第一次深度“触电”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鸟巢”的颁奖礼仪专业志愿者,随后机缘巧合来到“水立方”续写着自己与奥运的故事。

  56万人报名志愿者选337人 我是1/337

站在冰壶赛道旁的罗璇(受访者供图)

  大家好,我是来自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罗璇,现在是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的工作人员。我与奥运的结缘要追溯到12年前的那个夏天,那时的我还在读大学,在学校老师的号召下,我走上了北京2008夏季奥运会选拔颁奖礼仪专业志愿者的道路。现在想想,真是一段既艰苦又美好的回忆……

  印象中,当时礼仪选拔有56万人参加,最终选拔337名礼仪会志愿者。是的,你没有听错,如此高的淘汰率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势。我很幸运,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了这1/337。后来,我便成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颁奖礼仪专业志愿者。可万万没想到,这不是终点,成为礼仪专业志愿者才是一切艰苦的开始……

给博尔特颁奖结束后(受访者供图)

颁奖中的罗璇(受访者供图)

  颁奖场次最多 但礼仪团队做到了“零失误”

  我所在的“鸟巢”颁奖仪式团队是所有奥运场馆颁奖场次最多的,一共209场,场次虽然多,但我们做到了“零失误”,这一点还真是要给团队点个赞。我具体的工作岗位是托盘礼仪,通俗来讲就是把颁奖物资奖牌和鲜花递给嘉宾,嘉宾颁发给获奖运动员。当时我还心存侥幸,觉得这还不简单,不就托着放了奖牌鲜花的盘子吗?但是仔细想想,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周全,颁奖仪式对于顽强拼搏的获奖运动员来说是最激动人心的仪式,“鸟巢”满场十万观众,在颁奖那一刻每一双眼睛都注视着你,能做到把托盘端稳当了不怯场,真的不容易。单人的比赛项目颁奖是有3名托盘礼仪,1名运动员引领和1名嘉宾引领组成,我们3名托盘礼仪从出场、站位、递物、退场都需要绝对整齐划一。当然,完美的表现少不了前期的刻苦训练和演练。

  “魔鬼”训练苦 与运动员分享快乐却很幸福

  为了保持自然的微笑和舒展的体态,训练的过程也是相当严苛。穿着5cm的高跟鞋,头顶书,嘴里夹着筷子,膝盖间夹纸,托盘里还放着装满水的矿泉水瓶,重量是一点一点往上加。因为有一场足球颁奖,托盘里会放奖牌还有6束鲜花,整个颁奖过程超过半小时,一直站着手不能抖,那场足球颁奖托盘礼仪有18人组成了一个方阵,步伐一致,特别考验团队的默契程度。

  训练是艰苦的,结果是美好的,能够第一时间恭喜运动员,和他们分享快乐是我们最幸福的事。从最初的选拔到培训,到“好运北京”的各项体育赛事,再到奥运会和残奥会。我们比以前变得更坚强,看着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表现,尤其是那些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就觉得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能够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鸟巢”颁奖礼仪专业志愿者的工作,对我来说,是我与奥运第一次深度“触电”最好的礼物。这段经历成为了我最珍贵的一段青春记忆,也是我“奥运情结”的缘起。

  很多岗位投来“橄榄枝” 但我毅然加入了“水立方”

罗璇与“水立方”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记得大学毕业的那年,有许多单位都举办了奥运礼仪专场面试,我参加了不少,也有不少单位向我投来了“橄榄枝”,说来也巧,在我犹豫的时候,学校老师引荐我来“水立方”面试,带着心中的“奥运情结”,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了投入“水立方”的大家庭。开始是作为“水立方”的讲解员,2008年北京奥运结束后,大众对奥运场馆的热情非常踊跃,每天最多的时候能有2、3万观众参观,我把我自己了解的水立方介绍给他们,传递这座建筑的魅力。

  2010年6月水立方完成场馆二期改造开业,我转战到旅游管理和活动策划岗位,负责场馆参观主题活动策划实施、形象景观标识统筹、旅游管理、场馆宣传推介、票务运行等工作,也经历“水立方”后奥运时代的各种精彩。当中,北京申冬奥成功、水立方双奥场馆“冰水转换”、冬奥筹备各项工作的印象尤为深刻。

  不被看好的“水冰转换”技术难题 我们拿下了

  北京冬奥会的理念是提倡绿色办奥,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所以大量场馆都延用2008年奥运会遗产。在北京冬奥会上,国家游泳中心将承接冰壶比赛项目,当我们首次提出“在泳池上方制作冰壶场地、实现水冰转换”这个史无前例的想法时,世界冰壶联合会表示,这在国际上从来没有过,根本不可能实现。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到底有多难?我们一起奋战的同事,国家游泳中心“冰水转换”设计总负责人孙卫华这样描述:第一个科研课题就是要解决“水立方”的泳池填埋,冰面基础的问题。要把它做成一个可拆卸的场地,然后从结构安全,从冰面可靠度上要解决这个技术难度。第二个就是它温湿度的场地环境,涉及到原有系统的重新调制,需要对空调系统,除湿系统有一个大的改变。

  为了解决结构平稳性问题,我们做了结构长期变形监测测试。通俗来讲,就是泳池填埋后赛道必须没有丝毫波动。为此我们在赛道基层设置24个监测点实时监测采集数据。经过试验,最终确定以H型钢框架加混凝土板的方案来实现,钢架结构为2600根高3米、长2米的薄壁H型特制钢材,它的特点是自重轻,承重强,并且方便工人施工,节省原材料的同时还能够保护环境。

满足测试赛要求的赛道冰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江晓晨 摄)

  经过300多天的共同努力,终于迎来了验收的那天,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提着。现场专家们提出了许多问题,经过各种仪器测试,趴在冰面上细细观察,通过他们的眼神交流,我们知道成功了。原本以为会响起欢呼与掌声,但实际上却出奇的安静,不知道停顿了多久大家才相互击掌拥抱。我觉得水立方的“水”字已经注定了它和冰是有一定的渊源,注定它应该是能再一次发挥历史的功绩、历史的贡献,去呈现一届精彩的冬奥会。

  我与奥运的缘分不止一个四季 未来还有更多个四季

  冬去春来,“水立方”已完成蜕变即将迎来下一个使命。在即将到来的4月,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北京赛区测试活动将正式举行。4月1日—4月10日,在国家游泳中心将举办冰壶比赛和轮椅冰壶比赛,预计组织比赛60场次。没错,我又要忙起来了,不过被奥运氛围拥抱着的我却感到非常幸福。

  “水立方”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也是我燃烧青春的地方,也是我努力追随奥运梦想的地方。我与奥运的缘分不止一个四季,未来还会有更多个四季。2022年冬奥会正在向我们走来,“精彩、非凡、卓越”是奥运人的奋斗目标。带着这份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我会不断向前,在冬奥筹备的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再立新功。

录制《四季冬奥》中的罗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江晓晨 摄)

  监制|梁悦

  编辑|张闻

  记者|江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