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谭朕)“双十一”就要来了,第一波支付尾款也已经从11月1日正式开启。比“双十一”更早到来是各类广告推送,尤其是弹窗广告,大都很“懂你”。仅仅搜索过几次的商品,打开电脑,关于这类商品的弹窗广告接踵而来。

  记者调查发现,弹窗广告业务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一条广告被点击10万次只需要支付1万块钱,也就是说一次点击一毛钱。哪怕要做广告的商品没有任何资质,广告商也能套用其他有资质的同类产品投放广告。有广告商告诉记者,这些“精准投放”的弹窗广告不受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限制,即使电脑没联网,广告照样也能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治理?

  哈尔滨市的杨女士最近就深受电脑弹窗广告的困扰。杨女士说,这几天,每当她打开电脑都会出现大量弹窗,有些广告的关闭按钮就像隐身了一样,很难找到。杨女士说:“有的时候你不点击,也可能它(网页)自己就跳转了,有的东西确实也感兴趣,就买了,但是有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有的时候打开一个页面能弹出三四个(弹窗),很无语,瞬间就想给它叉掉。”

  记者在互联网搜索平台上以“弹窗广告”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大量的广告代理平台都在做此类业务,有公司在其官网上声称,他们的弹窗广告是基于大数据能力及互联网投放能力打造而成的,通过对用户上网行为的大数据分析来对其进行标签分类,在这部分标签用户使用电脑的时候,他们会有针对性投放广告,因此做到了“精准定位客户群体,并能实时监控分析广告投放效果”。

  记者了解到,弹窗广告分为浏览器弹窗广告和电脑桌面弹窗广告,主做电脑桌面弹窗广告的广告代理人员邹先生告诉记者,桌面弹窗广告位置五花八门:“一种是桌面上类似于屏保,是超大屏的。一种中间一个图片的。电脑右下方会有一个弹窗位。电脑的最顶部有一个长条的横幅,也是以图片形式投放的。”

  记者在邹先生公司的网站上看到,该公司声称他们投放的弹窗广告的最大特点是强制性,投放后不会被第三方插件和浏览器拦截。邹先生说,他们投放的弹窗广告不受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限制,利用电脑上各种软件自带的广告插件,投放的广告在没有联网的电脑上也能弹出。“这个是基于各种电脑插件,比如浏览器就会带有插件。只要开机就能弹出,跟联不联网都没关系。”

  记者以自己经营了一家品牌运动鞋网店,想通过投放弹窗广告的方式给店铺引流为由咨询了另一家广告代理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按照广告曝光量或者是点击量收费,6000元起做。

  工作人员:6000块钱给您开户,给你的账户里充值6000块钱余额。然后您在上面消费,按照曝光或者是按照点击去收费。

  记者:点一次多少钱?

  工作人员:得看竞价,具体得看行业的竞争程度。

  记者以同样问题咨询了邹先生,邹先生直接给出了他们平台办理桌面弹窗广告的价格:一次点击一角钱。当记者问及,如果产品没有相关资质可以投放吗?对方表示,没有资质也没关系。

  客服:请问一下您是做什么的?

  记者:我是做品牌鞋的。

  客服:有授权吗?

  记者:我有营业执照,但没有品牌授权。咱们可以投吗?

  客服:可以投。鞋子是二类电商,收费就是1毛钱一次点击。

  另一家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如果没有相关资质,他们会将其它正规产品的资质套用在无资质的产品上。

  法律专家岳屾山表示,弹窗广告能够精准投放,主要是利用了用户的个人信息所组建的数据库。各方要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收集和使用这些信息。岳屾山介绍:“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应当是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三个原则,还要公开收集使用规则。如果网络运营者在收集信息的时候没有明确告知用户,他的信息可能会被用来精准投放广告,并且也没有征得用户的同意就用于商业用途,那么很显然这种利用收集信息精准投放就是违法的。”

  岳屾山认为,给无资质商品做广告显然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而难以拦截、无法关闭的弹窗广告也已经是恶意广告。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岳屾山表示:“把广告设置成无法关闭,不能被设置拦截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个是违反了广告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不能够确保一键关闭的话,将会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来责令改正,对广告主要处以罚款。”

  岳屾山表示,恶意弹窗广告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在于违法成本太低,需要加大对此类违法的打击力度。岳屾山说:“我认为像这种弹窗广告违规的根源,还是目前的监管或者说是监控不严,处罚力度不够,或者说是违法成本过低,而违法的收益较高。这样的话就会让大家趋于在违法的边缘频繁试探。要治理弹窗广告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提高它的违法成本,还要加大相应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