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支持》报告

2017-05-11 23:0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实习生马迪尔)日前,《“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支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等人出席会议。

  报告指出,传统全球化范式渐趋式微,已经不能负荷变化了的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世界正在通过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全面“再平衡”,积极探索全球化的新理念、新范式和新路径。李扬表示,中国现在主导的全球化,首次将处于边缘、附属和“被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共享全球化收益。这一体现中国智慧的全球化思路,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中国金融机构在其中必须、也正在起到雪中送炭的关键作用。

  构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报告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集中于支付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开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企业“走出去”的前提和基础。

  “构建最基础的支付和清算体系、满足国际贸易结算需求、为离岸证券交易提供资金支付便利,能够提升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比例。”报告强调,在这三点上,目前虽然还未完全构建起来,但经过央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各个层面机构的努力,已取得不少成就。

  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

  “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资金融通对“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关键项目落地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目前,中国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或国际金融机构展开跨境金融合作,搭建国际平台,以满足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和金融服务需求。此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三类: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政策性银行和专项投资基金。

  政策性银行通过平台搭建和加强政策沟通来促进金融合作。报告指出,目前来看,在平台搭建方面,国开行已发起设立上合组织银联体、中国—东盟国家银联体、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等多边金融合作机制,与成员行开展多双边机制框架下的务实合作,并与全球98个区域、次区域金融机构及合作国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进出口银行通过设立基金,利用银团贷款、联合融资、股权参与、人员交流等多种方式,整合资源、借鉴经验。在政策沟通方面,国开行围绕国家外交重点和对外合作布局,推动战略意义重大、前期条件成熟、工作基础扎实的合作项目列入高访成果,配合多双边政府间合作机制建设。自2013年以来,国开行积极配合高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方签署140余项协议,涉及融资金额1300多亿美元。

  商业银行加快“走出去”步伐

  为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资企业“走出去”,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全球网络布局和渠道建设,在沿线国家或地区增设了大量分支机构。截至2016年末,约22家中资银行开设了1353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级机构达229家;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共9家中资银行在26个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分支机构,比2015年增加了3家分支机构,银行“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在加快开设分支机构、优化海外机构布局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创新服务、制度和管理机制,拓展业务范围和低成本资金来源,例如跨境信贷业务、跨境投行业务等。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较大,沿线国家的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中资银行可以拓展内保外贷、跨境担保、银团贷款等业务,满足中资企业在海外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报告指出。

  形成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

  对于全球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国家,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是第一要旨。如何让金融赋能更多群体,释放创造和生产潜力,获得包容性增长,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有可资借鉴和复制的模式,也有足够强大、可供输出的技术能力。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进行推广,可以带动这些地区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利。

  比如,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科技已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出海模式,蚂蚁金服通过输出安全风控、数据分析等移动支付基础技术,先后与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的合作伙伴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当地版支付宝。在合作后,印度版支付宝Paytm用户跃升至2.2亿,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

  “中国已然领先世界的移动支付技术,给这些金融欠发达的国家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李扬表示。

编辑: 王文伟
关键词: 一带一路;金融;实验室